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2)

2012-08-27 23:35


  基于以上谈到的两点,我们不难想到在汉、英语言的对应词中,会有一部分词汇的国俗语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这时作者最好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对其进行解释说明。 
  植物词。“Apple(苹果)”一词在汉语中与“平安”谐音,因此中国古代新娘出嫁坐花轿的时候要手捧苹果,意蕴平安。而在英语中,对“a11 appie of discord”的翻译应为,引起不和的因素。在希腊神话中,竞美的三位女神为争夺它而引发特洛伊战争,因此有意为引起不和的寓意。 
  习语。英语中跟“dog”有关的习语大多有褒义,如love me,love my dog;lucky dog;dressed like a dog’s dinner。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上英语俗语应翻译成:爱屋及乌,幸运儿,穿着极为讲究等。汉语中跟“dog”有关的习语大多有贬义,如“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 
   
  4 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时的翻译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其独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包含的文化蕴涵是来自于另一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者不明了或者很难理解的,尤其是那些包含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典故知识的习语。此时译者可以根据译文的目的分别采用意译或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进行翻译。 
  植物词。竹(bamboo):“竹”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关系。古人常用“高风亮节”概括其品性,象征“正直、坚贞、有骨气”等高尚品格。如《孔子家语》曰:“山南之竹,不博自直,斩而为箭,射而达”,以此教人正直、坚强。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由此,竹子便成了活跃的喻体,如“势如破竹”、“功垂竹帛”、“胸有成竹”、“竹篮打水一场空”等等。 
  习语。汉英习语空缺主要出现在宗教、文学和神话等方面。例如“the Achilies’heel’’;“the Tower of Babe”等在汉语中均找不到相应的对应,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则要通过上下文进行解释,分别译为“致命弱点,薄弱环节”和“空想的计划”。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英对应词的国俗语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往往具有其独特性,作为跨文化交际主体的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进行蕴含文化民族语义的词汇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颖:中英动物语汇及其文化价值之关联与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2002(1). 
  [2]潘红编著,英汉国俗语义例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胡壮麟,刘润清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张培基,英语颜色与翻译[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 

探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对比及翻译(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英语教学的几点尝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