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乔治·爱略特的人文宗教思想(2)
2012-08-27 23:40
二.、乔治·爱略特人文宗教思想中爱的本质
在《米德尔马契》中,爱略特通过多萝西娅之口说:“我一直在思考基督教的种种教义,每逢我看到一种说法比别种更能体现上帝的恩惠,我便信奉它,认为它是最正确的,因为它包含的各种状况最多,也能使大多数人分享这种善。
由此可见,她的这种新的宗教观的核心就是互助互爱的“善”之德行,是一种以爱为本质与核心的宗教。这种宗教强调的是人间之爱,人与人间的同情、理解与宽容,旨在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爱略特对爱的关注早在她早期发表的小说集《郊区生活场景》中初露端倪。第二篇《牧师情史》展现了爱的主题和旋律。小说采取倒叙的方式回顾了牧师梅纳德凄美感伤的爱情故事。梅纳德是忠实善良和仁爱的化身。这首先表现在他是一位受人爱戴的牧师,对教区的村民温和宽厚、和蔼可亲。同时也体现在他对爱情的忠贞坚守和对亲人的宽容态度上。他不忍心伤害娇小的动物,一直对小白兔有特殊的爱好。少年梅纳德在监护人谢沃瑞鲁家里结识了凯特润娜,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但没想到凯特润娜长大后却被花花公子韦布尧玩弄了感情,导致天真单纯的凯特润娜忍受不住打击,几乎崩溃。梅纳德看到这一切非常心痛但有无能为力。最后在韦布尧暴死后,他才救回了心爱的姑娘,并以真情开导她、感动她、最终与他结合。虽然他们的婚姻十分短暂,却给牧师留下了永久美好的回忆。他与凯特润娜虽然没有孩子,但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村里的孩子们。小说对梅纳德牧师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梅纳德牧师的美好心灵。他对凯特润娜的爱情、他的行为方式、都表现了他处事的周全和处处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德,他是作者理想中的牧师代表。两年后问世的《亚当·比德》一书深人拓展了爱的主题。亚当是一位正直、无私、勤劳、宽厚的木匠。在家庭方面,他代替酒鬼父亲承担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他深深地爱着弟弟和母亲,为了照顾他们的生活放弃了远离家乡发财致富的机会错过了结婚生子的最佳时机。在爱情上,他是个用情专一、深沉温柔的男子汉。亚当对海蒂一往情深,默默地奉献者真诚的爱,希望有朝一日娶她为妻。而自私虚荣的海蒂对他的爱置若阁闻,情愿接受亚瑟的诱骗。亚当为了捍卫自己爱的尊严,立即阻止亚瑟轻薄放纵的行为。海蒂被亚瑟始乱终弃后,亚当还对她情真意切,并准备与她结婚。直到结婚前夕,海蒂因默婴罪被流放,他才彻底对她绝望。亚当宽厚仁慈的爱虽未赢得海蒂的芳心,最终却打动了道德高尚纯洁、富有爱心的黛娜。 “爱”还意味着要打破自我与他人彼此分离的界限,从自我案臼中走出来主动地对他人的不幸给予同情和关注。爱略特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品格高尚的女性形象。他们在悲苦的审视中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能关心和同情他人的感受,替他人分担悲哀和痛苦。其中《亚当·比德》中的黛娜和《米德尔马契》中的多萝西娅堪称爱略特塑造的女性基督形象。
黛娜是一位卫理公会的女传道士,她自由父母双亡由姨妈抚养成人。这种凄苦的身世使她善于体会和理解他人的处境。当她在姨妈家休养时,她并没有放弃任何一种能给他人带来福音的布道,她没有放弃帮助他人的机会。当她得知亚当的父亲醉酒淹死在柳溪时,就及时去安慰老母亲莉丝贝斯。小说中多次写道她安抚受伤的心灵,忘我地照顾病人。尤其表现在海蒂犯了谋杀婴罪,被判绞刑,精神上因恐惧、绝望而变得麻木冷酷,并且无论如何也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过,表现了一种感情上的冷漠和精神上的绝望。这时黛娜来到了海蒂的牢房,以宗教的力量拯救她。黛娜用上帝的力量,用宗教的“爱”与“怜悯”,感化了犯了罪的海蒂,使她终于敢于正视自己的过失,也将她从罪恶感和恐惧感所辖制下几乎精神失常的情节中解救了出来,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了伤害。《米德尔马契》中的多萝西娅也曾以女性基督的面目出现。她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道路,渴望超越中产阶级妇女平庸的命运,但由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影响终未能实现。她深深体味到了自己的痛苦。当她得知利德盖特因处于家庭破裂、事业失败的失望、痛苦的境界时,有因欠债陷人了参与了杀人的嫌疑后,多萝西娅以高尚的人格和真诚的信任给予利德盖特以信心,同时,对他的婚姻也给予了关怀,她竭力调解了他们夫妻之间的隔阂,并引导他们走向新生活。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利德盖特的内心活动表现了多萝西娅在道德上对他进行影响:
论析乔治·爱略特的人文宗教思想(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