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勃朗特三姐妹小说的叙事视角及其“情感结构”(5)

2012-08-27 23:40


  维多利亚时代精神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自身就存在矛盾性。一方面关注女作家小说中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观念的反叛意识与超越意识(艾米莉尤甚),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作家自身的文化身份对中产阶级价值观念的维护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接近不受遮蔽的文学与文化的“真相”。

  
  ① 罗钢,刘向愚.文化研究读本[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②③{17} 赵国新.情感结构[J].外国文学,2002:(5).
  ④⑤⑧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⑥⑦ 玛格丽特·莱恩.勃朗特一家的故事[M].杨敬远,顾耕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⑨ 饶芃子.世界华文文学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⑩{11}{12}{13} 夏洛蒂.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14} 夏洛蒂·勃朗特.教师[M].刘云波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5} 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M].宋兆麟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16} 安妮·勃朗特.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M].赵慧珍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


试论勃朗特三姐妹小说的叙事视角及其“情感结构”(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论析乔治·爱略特的人文宗教思想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