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提高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效果

2012-08-28 22:06

  [论文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英语 教学效果 
  [论文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普通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英语学习是学习者(内因)与学习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过程,学习者即内因决定着英语学习效果。学习者的内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这两种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是人认知活动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指人的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是人发展的基础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对智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调节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但智力因素是先天而不可改变的,所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果在英语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非智力因素,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智商有高低之分,但这种差别并不太大,学习成绩却可能相差很大;即使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绩也有可能差别较大。这些差别很大程度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发展滞后引起的。我校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多数学生没考上重点高中,就是因为英语差,他们中不少人求知欲不高,上进心不强,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上大学无望。这些非智力因素的负面影响严重困扰着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采取各种措施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小组学习,强化学习动机 
  进入高中则直面高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劲头很足,因为有远大的理想,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普通高中的学生上大学也不再只是梦想,但是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用考上好大学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斗志似乎有些飘渺,而学习动机不强却直接影响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付出。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状况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授课过程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按小组进行探讨、讨论、回答问题及进行评价。在解决难点时,让小组中成绩好的同学给成绩不好的同学讲解,让成绩不好的同学弄懂后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以优带差”。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情况和小测试的成绩都会计入小组的评价中,给小组评比打分,每月和每学期期末进行奖励,评出表现最佳小组和成绩进步最大小组。一段时间下来,那些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同学也渐渐参与到课堂中来了,有时,为了评出优胜小组大家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在树立小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确立了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逐渐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之后再为更大的目标而努力。目标不遥远,动机才更明确,学生才会鼓足劲儿努力学习。 
  二、调整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能“一言堂,满堂灌”,要运用“自学、导学、研学、检验”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让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彼此合作研究学习、再对所学内容进行检验。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彼此讲题,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这样一遍往往要比老师讲十遍还管用。在高三的英语教学中,每节课前我都给学生布置一篇阅读题,并分配给一个同学准备这篇文章的讲解,对题意的理解,解释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基础较不好的学生会认认真真地查字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弄懂每一个细节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后应对课堂上同学的提问。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能领悟到阅读的相关技巧,让他得到锻炼,体会到学习后的成就感。课堂上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课,提高了听课效果。让学生体验学习做课堂主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信心 

试论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提高普通高中英语教学效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论大学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国际化思路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