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第二十三回)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宝玉胁《会真记》与黛玉共览,后黛玉偶闻《牡丹亭》而感慨。回目中“西厢记”与《会真记》相互照应,有引文为据:“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牡丹亭”则与戏剧《牡丹亭》照应,篇章中有戏文:“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红楼梦》回目的语篇衔接关系中的照应常常体现在人名或其他专有名词上,且多用下指(cataphoric)。
1.1.2 省略与替代
替代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用一个语言单位替代另一个语言单位的过程。省略又叫“零式替代(zero substitution)”,其常见形式为省略已知信息,保留新信息或重要信息。
例4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第二十七回)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宝钗在滴翠亭捕蝶,无意中偷听到了红玉和缀儿的悄悄话。此处“彩蝶”寓意双关,用以替代红玉和缀儿为讨好芸儿而争风吃醋的“彩蝶”性格,宝钗巧言栽赃,回目中用“戏”字更是出神入化。另外回目中用“杨妃”替代“宝钗”,用“飞燕”替代“黛玉”,是有其寓意的。前者“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红楼梦》第三回),与杨玉环体形相似;后者“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仿佛赵飞燕。回目中的“泣残红”用以替代黛玉的“葬花词”,表达了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心情,也暗示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的结局。
例5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六十九回)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中王熙凤假借秋桐之手,逼得尤二姐吞金自杀,充分反映了贾府的“帷幄之争”。回目中省略了主语“王熙凤”和“尤二姐”,此省略部分可以参照上下文找回来。
替代与省略的对象多为名词、动词和小句,《红楼梦》回目的语篇衔接中的替代与省略则着重体现在名词上。
1.1.3 连接
话语间的连接主要是通过连接性词语,包括连词、副词和状语等来实现的。
例6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七十回)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桃花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贾府的姑娘们聚在一起,以诗会友,结为“海棠社”。后来在第七十回中“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回目中运用副词“重”将前后篇章衔接了起来,体现了语篇衔接的连接关系。同样,回目中也运用程度副词“偶”来表现篇章中的人物与内容之间的某种关系,这也是连接的一种体现。
《红楼梦》回目语篇衔接的连接关系主要体现在频度副词和程度副词的使用上,如“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第四十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六回)等。
1.1.4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话语中出现的某些词汇在语义方面存在的种种联系,或重复,或替代,或共同出现。《红楼梦》回目中的词汇衔接也包括重复、相似性、概括词和搭配等表达方式。
例7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第六十五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吼,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第七十九回)
一“娶”一“嫁”,体现了词汇的相似性衔接,也完全概括了整回文章的内容。
例8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四回)
两个“薄命”和两个“葫芦”体现了词汇的重复衔接,“薄命女”指的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薄命郎”指的是小乡绅之子冯渊,“葫芦僧”指的是曾在葫芦庙居住过的官人贾雨村,而“葫芦案”则是指薛蟠强抢民女英莲而将冯渊活活打死这一人命官司。
1.2 形式层次上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