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颜色词英汉互译技巧分析(3)

2012-08-28 22:13


      (三)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的差异
    各民族自古就用颜色代表政治派别或社会地位。中国从唐代起就以服饰的颜色来分辨官位品级,皇帝著黄袍,亲王及三品官员著紫袍,四品、五品著红袍,六品、七品著绿袍。官服上有文饰,而平民之服无文饰,所以称白衣.黄色也为中国道教人士所偏爱,中国道士大多头戴黄色的冠帽,所以“黄冠”就成为道人的代称。颜色的文化色彩在中国政治史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称“红军”,所驻扎区域为“红区”,共产党的政权称为“红色政权”。而国民党常常跟白色联系在一起,国民党控制的军队被称为“白军”,所控制的地区被称为“白区”,国民党的残酷行为被称为“白色恐怖”。再看看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曾有过大批带“黑”字的词语,如“黑五类”、“黑帮”。
  “黑干将”等等,当时是指反毛泽东思想或反革命的意思,与之相对应的是红色,如“又红又专”、“红色接班人”、“红卫兵”、“红旗”等,这些词语里的“红”字当时都是拥护革命的意思。
    在“荷马史诗”中频频使用“the black death"(黑色死亡),the dark came whirling across one’s eyes(暗遮盖T某人的眼睛),black night came whirling down across one’s eyes(黑夜笼罩了某人的眼睛)等来表示死亡。在圣经里,黑色象征着魔鬼与邪恶,痛苦与不幸,因此黑色被认为是死色。耶稣的受难日是星期五,因此把这一天称为black Friday.所以,西方人把黑色视为禁忌之色。白色则是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道德的象征。在圣经中出卖耶稣的犹大身穿黄色衣服,yellow也就被赋予了“胆怯”、“无耻”之义。
    三、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
    “翻译即交流文化。”在颜色词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语和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尤其是心理文化和语言文化的差异,原文指称、言内和语用三种意义移植到译文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障碍。我们应设法消除障碍,使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失真减少到最小,在译语再现源语过程中,由于两者的差异,译语和源语所在文化氛围的不同,在理解原文信息和作者创作意图时我们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主观色彩,有时可以采用独特的处理方法,体现自己的风格。对于两种文化的差异,尽可能“异中求同”,在忠实原著的前提下,也要敢于创新。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的语用意义相当复杂,颜色词的翻译也就比较困难。例如红色(red)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使用都相当普遍。上文己提到过“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幸运、幸福、吉祥”,多为褒义。而在英文化中红色(red)就带上了很强的贬义。下面请看中西方两部著名的小说名的翻译,以管窥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颜色词的运用也丰富多彩,灿烂夺目。最典型的要算曹雪芹先生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红楼梦》中的“红”寓意非常深刻。“红楼”旧指富家女子的住处,指华美的阁楼。在这部文学巨著中,它象征着贾府;小说中的主人公贾宝玉生来爱“红”,爱的是那些薄命的红颜女子。“红”在小说中也象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所以“红”对小说有着至关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是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贾宝玉性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翻译这部巨著时,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将《红楼梦》只译其原名《石头记》< The Story of the Stone ),使译名失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变得平淡;同时,他用Green Boy ,  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分别来翻译“怡红公子”、“怡红院”,这些无不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红”的语用意义,同时也削弱了原著浓厚的艺术色彩。后来有人将书名译为"A Dream in Red Mansion"明显比前者较忠实地反映出这部文学巨著的深刻含义和深远的影响。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颜色词英汉互译技巧分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对高职英语教学评价考核模式的探索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