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读欧·亨利的犯罪性小说(4)
2012-08-28 22:23
回到这部分“犯罪性小说”,阮温凌教授也根据题材和主题将其分为“西部牛仔小说”“失业者流浪者小说”“骗子小说”“强盗小说”等等九类,但在这里,我将其统称为“犯罪性小说”,不是因为其中都有犯罪情节,虽然部分确实是描写了偷盗、决斗镜头,但更因为这是人性原初的.本能爆发,蕴含一种“犯罪”的冲动,体现在牛仔、流浪者、强盗甚至、医生、商人身上,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对于金钱、地位的攫取,以及在攫取过程中的体验,或者说“超越性体验”,体会到自身价值的超越和“博弈”中的刺激。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因为这种冲动总会在人体内存在,不论是有外部压力的刺激或者只是内部能量的驱动,所以这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商业卖点。
欧·亨利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带着文学家的敏锐捕捉到了这一点腥味,带着烟草、酒精和血的刺鼻,成为最赤裸、最诱人的人性的写照。这也是现代青年对于这种犯罪性的作品,譬如《史密斯夫妇》《霹雳娇娃》一类的影视作品十分热衷的原因。
(三)幻象世界
这一部分小说大多具有“现实性”与“浪漫性”两条线索,欲扬先抑,揭露了现实的残酷之后对人性的光辉进行升华,并且努力使道德、理性对人的约束与人性本原的冲动结合在一起。精神化的文学作品虽然是镜中的倒影,但其背后的思索与认知却是最真实的生活。欧·亨利告诉我们:对与错难有定论,标准在于人的立场和心志;一个人做了错误的事情,并不代表这个人是错误的;一个人在顺从自己本我意志的同时 ,也可以达到超我的境界。一个人必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你怎样去面对和解决,决定了你能否获得内心的宁静。如果一个人真的希望过新的生活,那么周围的人应该给他这样的机会等等。我们不难想象作者是经过多大的努力才将自己眼见的那些恐怖、血腥地现实,转化为仅仅无情的描写现实的文字,是怎样将自己的困惑和绝望、忧伤转化为向大众、读者发出的对真、善、美的号召。柏拉图在讲述他那精妙的比喻后说过,文学艺术与现实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不能否认,文学是对现实的本体化后的再演绎、再诠释,其中,作家也是创作者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将丑恶的描绘的更不堪,将美好的描绘的更诱人,或者将丑恶与美好的对比进一步扩大,让坠落的感觉冲击读者的心灵。从这个角度看,欧 ·亨利是一位美化者,虽然他也描写了冒险、刺激的场景,但他最终还是没有把令人痛苦和无奈的结局展示给人们,他的浪漫性大于现实性,这也是他的作品可能有并不十分深刻之嫌的原因。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将美好的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但欧·亨利没有敢毁灭自己的希望和生存的勇气,他的坚强和天真来自内心的本性,也来自梦想和理想。欧·亨利在描写不同的犯罪行为背后,隐含了深深的人性的爱与美,是淳朴的美国人民所拥有的,是不同于上层贵族的伪装、粉饰的情感。在原始冲动与文明外套的撕扯中,欧·亨利选择了卸掉外衣,套上一层绅士的马甲,在“欲遮还羞”的状态下,让我们隐约窥到了当时的真正社会。表达这样的主题,是欧 ·亨利见到、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之后的向往与冲动,但能够在这样的主题下有所升华,又是他的思想、内涵所决定的。或许,这也是他眼中真实的世界,应该真实存在的那个世界。在缺失性体验的基础上,在对人本欲望和人格控制这对矛盾的思考后,在现实的拷打和理想的召唤中,欧·亨利以既不颓废也不激进的笔触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当时的美国。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永恒的人性。
参考文献:
[1]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下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2]赖干坚.欧·亨利研究的一部开拓性著作——评《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J].外国文学,1999(2).
双线结构交织出的多元世界——读欧·亨利的犯罪性小说(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