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2)

2012-08-21 20:24

  2.3  体外透皮吸收方法

  2.3.1  离体鼠皮的制备

  取体质量20~22 g小鼠 ,乙醚麻醉,剪去背部毛,取皮肤剥离皮下脂肪及粘液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备用。

  2.3.2  接受液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

  2.3.3  体外透皮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实验采用 Franz扩散池装置。将备用鼠皮固定在扩散池的供应室与接受室之间,使角质层面向供应室,上下夹紧后在接受室中注满接受液,驱除气泡。在供应室中分别加入1 g样品凝胶(A )及( B)。开启电磁搅拌器连续搅拌,并保持水浴温度在( 32 ±0. 5 )℃。分别在 0.5,1,2,4,6,8,12 h取样4 ml,同时补加等量同温的新鲜接受液。

  2.3.4  接受液含量测定

  和累积透皮量的计算取接受液4 ml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操作得到供试品溶液。取10 μl进样,在 254 nm处测得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方程,得接受液浓度,并按以下公式计算累积释药量
   
  (Q):C1=f(Xi);Q=(Ci×v∑n-1i=1+Ci×4)/S。其中 f(Xi):标准曲线方程;Ci:接受液中药物浓度 ;V:接受液体积 ;S :扩散面积。

  2.4  体外透皮吸收结果色谱分离结果见图1。

    结果以累积透皮释药量Q对释药时间t作图 (见图2)。将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渗透动力学符合Higuchi函数方程,即A凝胶:Q=2.751t1/2+0.704(r=0.995 3),渗透速率为2.386 μg·h-1,而B凝胶:Q=7.615t1/2+10.542(r=0.986 7),渗透速率为7.619 μg·h-1。

  经处方配伍后,大黄中主要成分大黄素的经皮渗透效果优于其单一药物大黄制成的凝胶剂。

  3  讨论

    实验全部选择雄性昆明小鼠可便于取皮操作及结果数据的平行。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离体鼠建立了可靠的体外测定方法,在渗透实验中,由于皮肤与介质长时间接触,皮肤中蛋白质等物质易脱落,溶解,会导致混浊或呈乳光,本文酸化样液以游离出脂溶性大黄素,然后氯仿提取,从而消除了皮肤中蛋白等成分对色谱柱的影响。

    体外透皮实验中水浴设定的温度为(32±0.5)℃系最接近正常人体表皮的温度。实验中的接受液pH设定在7.4也是因其接近人体皮肤的pH值。

    本实验中结果显示,由于处方中含有泽兰、侧柏叶、薄荷等其他成分,使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的渗透作用提高,从此角度可以看出双柏凝胶剂用于局部具有一定透皮作用。但究竟是处方中的何种成分提高了大黄素的透皮吸收,由于时间及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岑泽波,吴诚德.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3.


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无患子药材中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