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2)
2012-08-26 22:51
2.2 康复期的护理
2.2.1 急性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此期患者多为卧床,昏迷病人除一般基础护理及神经专科护理(如意识、口腔、皮肤、呼吸道、饮食、大小便等)之外,应尽早开始康复护理,通过床上被动活动肢体、正确摆放体位,让肢体处于良姿位[4]等促进偏瘫肢体的肌张力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出现,同时每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清醒病人应主动翻身,进行桥式运动。
2.2.2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此期通常在病后3~4周,此时主要的目标是促进分离运动出现,加强瘫痪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从抗痉挛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及坐位平衡活动训练、下肢功能训练、床边站立训练直至行走训练。康复应尽早进行,循序渐进,重视患者的积极参与,强调全面康复及康复的持续性。
2.2.3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不管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其中。脑卒中后心理障碍主要为抑郁症,因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加上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孤独感、自卑等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需要,避免环境因素不良引起的孤独感。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要注意消除不良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卫生、通风、整洁、舒适。避免患者对疾病的过分关注,重视患者情感需要,消除顾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4 饮食护理 饮食宜以清淡、高蛋白质、高纤维素、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为主,每日盐应低于5g, 限酒,合理膳食,增加钙的摄入,蛋白质以及饱和脂肪酸比值要恰当,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
2.2.5采用呼唤式护理:对脑出血昏迷病人可采取呼唤式护理以促使病人早日清醒。其机理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损伤后产生一系列的变异和适应过程,呼唤可调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重复无数次的呼唤作为一种神经元的有效刺激,给病人提供一种编码的输入信息,激活本体的反射机制差异,利用其自身的声纳、语言重要条件作为听觉诱导,从而刺激听神经。听觉刺激对昏迷病人大脑皮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刺激听神经可使脑内多数区域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患者清醒,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护士在治疗和护理病人时都要呼唤病人的姓名,并指导家属经常呼唤病人,播放一些病人喜欢的乐曲。
3 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其预后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发生并发症。轻型病例治疗后可明显好转,甚至恢复工作;中致大量的脑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发病后一个月内死亡率为30%~35%。全面、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只有全面掌握了疾病的特点,灵活运用临床护理经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减轻脑出血的后遗症,真正体现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22.
[2] 熊艳丽.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干预.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7):50-51.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