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丙肝)在我县的发展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以制定合理防范策略。方法 对我县2008年~2010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2008年~2010年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在1.49/10万~4.91/10万之间,年均病发率为3.87/10万,2008年最低,随后上升;我县绝大部分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少数地区发病率较高,但地区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4.977,P>0.05);丙肝发病在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占总病例的57%;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的53%。结论 我县的丙肝发病率2008年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务必要加强病情控制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为主,逐步建立起综合防范措施。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特征 控制策略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因,是较常见的肝炎疾病。据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普通人的坑-HCV阳性率为3.2%。为对丙肝的流行趋势及其特点作详细了解,现对我县自2008以年来的丙肝疫情进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监控及防范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病资料
1.1.1丙肝发病资料来源于通江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通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鉴。人口资料来源于《通江县统计年鉴》
1.1.2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1.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均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并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与趋势
我县2008~2010年共报告68例丙肝,年发病率为3.87/10万。2008、2009年发病率分别为1.49/10万、4.91/10万,随后呈上升趋势。2010年的发病率有所改善,为3.69/10万。据报告显示3年间由于丙肝死亡的有0例,平均死亡率为0。
2.1.1 丙肝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的变化在当年全部病毒性肝炎中,丙肝的比例由2008年的2.3%上升至2010年的5.0%,呈
逐年上升趋势。
2.1.2 流行特征
2.1.2.1 地区分布:2008~2010年间,诺江镇的平均发病率最高,为33%,沙溪镇年均发病率为9%,其他地区平均发病率为5.7%。三者呈现高低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 =24.3,P>0.05)
2.1.2.2 时间分布:2008~2010年间,各季节无明显季节性表现,发病构成依次为22.33%、36.33%、26.33%、14.67%,各季节呈平均分布。
2.1.2.3 人群分布
2.1.2.3.1 性别分布:据2008~2010年丙肝病例的报告显示,3年间共报告有68例,男女比例为2: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2.15/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1.03/10万,男女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 =1.12,P>0.05)。
2008-2010年我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2-08-26 23:16
2008-2010年我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