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多原发性肿瘤54例临床分析(2)
2012-08-26 23:16
1.3 诊断标准 MPTs的诊断以目前国际通用的Warren等的诊断标准为依据[1]。修订诊断标准如下:①所有肿瘤均具有明确病理诊断;②肿瘤在解剖学上是相互独立的,肿瘤之间应有最少在2 cm以上正常黏膜相隔;另外,在先证肿瘤的发生部位又出现肿瘤,但发生在5年以后的,亦是确诊的依据;③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应完全排除是由第一种原发肿瘤转移或复发而来;④根据先证肿瘤即第一原发肿瘤与第二原发肿瘤确诊时间不同,可分为:同时性原发肿瘤:两者同时确诊或确诊时间间隔不超过6个月;异时性原发肿瘤:两者确诊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全面的临床查体、B超、X线片、CT及MRI检查,术中均行快速冰冻活体组织检查,术后行常规组织病理诊断。
2 结果
2.1 肿瘤病理类型 腮腺MPTs病理类型分类根据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唾液腺组织学分类标准[1]。54例中41例为同一病理类型,其中32例为腺淋巴瘤,13例为不同病理类型(见表1)。 表1 腮腺多原发肿瘤病理类型病理类型部位间隔时间例数相同病理类型 腺淋巴瘤
2.2 治疗方案及预后 所有病例中38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瘤体包膜外切除术,11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切术,2例淋巴瘤辅以化疗,1例合并腺癌行治疗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3例粘液表皮样癌行单侧单纯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后辅助以放化疗2个疗程,所有病例在5个月至20年随访中(平均4.5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涎腺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3%,其中腮腺区肿瘤占80%[3],国内外报道MPTs发生率从1.4%~5%不等[4,5],我们认为MPTs发生率差别可能的解释为由于腮腺MPTs多数为腺淋巴瘤,而腺淋巴瘤具有多生发中心的特点,较小的瘤体在临床查体及辅助检查不易发现,再者腮腺肿瘤在排除肿瘤转移或复发时诊断不够明确。完善系统的临床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MPTs的有效手段,采用多种不同影像检测方法可以进一步发现MPTs,特别是MRI[3]可以进一步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全面的临床查体、B超、X线片、CT及MRI检查,近3年来部分病例还采用了ECT检查,术中均行快速冰冻活体组织检查,术后行常规组织病理诊断。 关于MPTs的发病因素至今仍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环境因素如各种理化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等起重要作用;也与患者自身因素如个体易感性、遗传、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肿瘤的多中心发生等致病因素有关,个人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嗜好腌制食物者发生该病的风险要高。Peter等[6]通过研究分析了185例病人,研究数据包括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和手术方案,术后面神经受损症状、复发等,发现双侧腮腺腺淋巴瘤与吸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3)。另外医源性因素如放、化疗等副作用的致癌性也已日益受到重视,有文献[1]报道肿瘤病人患第二原发肿瘤的机会高达正常人的11倍,特别是同一器官、成对器官或同一系统器官,这可能与肿瘤病人稳定内环境的机制衰退,对外界和内在刺激适应性降低,容易接受致癌因素作用有关,也可能与初次肿瘤接受手术及放化疗处理有关。
本文腮腺多原发性肿瘤多为腺淋巴瘤,其次为多形性腺瘤,且同时性肿瘤多于异时性,同时性肿瘤单侧发生率高于双侧,单侧MPTs多为右侧,手术方式多采用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Ghosh等[7]通过临床回顾研究发现多形性腺瘤切除边缘阳性者复发率高达20%。Stennert等[8]通过研究认为手术方式为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包膜外切除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复发。此外由于腮腺MPTs多为腺淋巴瘤,为避免术后腺淋巴瘤复发,将吸烟作为手术设计方案考虑因素,考虑吸烟患者应扩大切除范围。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体魄可以有效避免MPTs的发生,完善细致的临床查体及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MPTs的诊断率,手术是治疗MPTs的有效方案。
腮腺多原发性肿瘤54例临床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