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血浆sFas、sFasL水平测定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
1.2.4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按TUNEL试剂盒说明操作,计算阳性细胞凋亡率。
1.2.5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x±s表示,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HIBD后脑组织病理学变化
HIBD后6 h,海马出现少量凋亡细胞,表现为核固缩变圆,嗜碱性增强,核仁消失,并可见到凋亡小体;HIBD后12 h,可见海马内有少量神经细胞肿胀,细胞淡染,有核碎裂;HIBD后24 h,细胞凋亡达高峰,此时可见海马内有许多坏死细胞,嗜伊红深染;HIBD后72 h,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量坏死。假手术组在各个时间点脑组织切片无明显的缺氧缺血改变。HIBD+E2组HIBD后24 h大鼠海马CA1区仅见少量神经细胞肿胀,细胞淡染,部分有核碎裂。
2.2 TUTNEL染色检查
阳性细胞为细胞核中出现棕色颗粒。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整齐,偶见POD阳性细胞,且在各个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 HIBD后6 h海马CA1区开始出现凋亡细胞,24 h凋亡细胞显著增多,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HIBD+E2组与HIBD组比较,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1),尤其在HIBD后24 h表现最明显。见表1。
2.3 血浆sFas、sFasL水平动态变化
假手术组血浆sFas、sFasL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但HIBD后12 h血浆sFas、sFasL水平显著增高,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HIBD后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HIBD+E2组与HIBD组相比,血浆sFas、sFasL水平在12 h后的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尤其在48 h下降最为显著(P<0.01)。见表2、3。
3 讨 论
表1 HIBD后各时间点大脑海马CA1区凋亡细胞率比较表2 HIBD后各时间点血浆sFas水平的变化表3 HIBD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L水平变化HIB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否存在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意义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目前研究己证明,在新生儿HIE中同时存在坏死和凋亡,而凋亡是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蒋梨等[2]对新生HIE模型鼠实验表明,缺氧缺血后新生鼠脑细胞凋亡具有典型凋亡特征。孙桂莲等[3]研究结果显示,FasL蛋白在正常新生大鼠脑内弱表达,病变部位出现散在分布强阳性细胞,且多是凋亡细胞,表明FasL与脑细胞凋亡有直接的关系,同时发现缺氧缺血损伤后病变部位Bcl-2表达减弱,提示缺氧缺血损伤后Bcl-2与FasL的比例下降促进脑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认为,雌激素能保护HIBD。雌激素增高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抑制突触棘的减少,促进损伤的神经元修复[4]。有研究显示, 17β-E2能促进脑缺血后原癌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而起神经保护作用[5]。17β-E2对海马区DNA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海马区细胞的凋亡。但雌激素在脑组织中的具体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明确,其对脑组织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HIBD、神经退行性改变、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应用新生大鼠HIBD模型,观察17β-E2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HIE新生大鼠血清sFas、sFasL水平影响,进一步探讨17β-E2对HIBD的具体保护作用机制。本文实验结果表明,HIBD后6 h右侧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24 h显著增高,于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HIBD+E2组与HIBD组相比,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尤其在24 h最明显。表明该药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对新生大鼠的HIE产生治疗作用。此外,本实验观察到,HIBD后24 h大鼠血清sFas、sFasL显著增高,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HIBD+E2组与HIBD组相比,sFas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尤其在48 h最明显。因此,17β-E2可能抑制由sFas、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