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2)

2012-08-26 23:31


   
  《金匮要略》之“桂枝加桂汤证”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均属误治后发作奔豚,《难经本义》:“此两节论外感误治之证,与积久而成者有间。”《伤寒证治准绳·奔豚》:“奔豚有二,皆坏病也。一由误汗所致,一由误加烧针所致。”
   
  两证病机有所不同,其区别主要在有无水饮,与心、肾相关。桂枝加桂汤证是汗后阳虚受寒,肾阴寒之气上凌心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是汗后阳虚,水饮内动。桂枝加桂汤证是奔豚已发,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是欲作奔豚,前者重于后者。《伤寒论注·桂枝汤证下》:“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心下悸欲按者,心气虚;脐下悸者,肾水乘火而上克。豚为水畜,奔则昂首疾驰,酷肖水势上干之象。然水势尚在下焦,欲作奔豚,尚未发也,当先其时而治之。……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寒气不能外散,发为赤核,是奔豚之兆也。从小腹冲心,是奔豚之气象也。此阳气不舒,阴气反胜,必灸其核,以散寒邪,服桂枝以补心气。更加桂者,不特益火之阳,且以制木邪而逐水气耳。前条发汗后,脐下悸,是水邪欲乘虚而犯心,故君茯苓以正治之,则奔豚自不发。此表寒未解而小腹气冲,是木邪挟水气以凌心,故于桂枝汤倍加桂以平肝气,而奔豚自除。前在里而未发,此在表而已发,故治有不同。 ”
   
  综上所述,《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症状相同,病机不同,治法各异,临床要以“辨症”为原则,根据病机,选择方药,方能获效。正如《难经正义·五十六难》所云:“然同因惊得,而有肝胆、心、肾之异,况外感、积聚之不同,是受病之因,传遍之理,不可不察。岂独奔豚一病为然。”

《难经》“奔豚”与《金匮要略》“奔豚”之比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卵巢癌组织中uPA与PAI1 mRNA表达及意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