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内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体会(2)
2012-08-26 23:32
3.2熟悉鼻窦解剖知识 手术医生应该熟悉和掌握准确的鼻窦部位的解剖知识。因为在鼻窦腔有颈动脉、视神经等重要血管及神经通过,一旦损伤则会引起严重的眼部、颅内出血等并发症。能熟练掌握0°、30°、70°等不同角度的鼻内镜及相应的手术器械,避免出现眼眶或者颅内严重并发症[5]。
3.3正确选择与鼻息肉部位及性质相适合的鼻内镜 单纯鼻息肉切除术治疗鼻息肉主要是做根蒂清除。如果患者筛内黏膜已经息肉样变,就需要同时进行鼻内筛窦切除术了。鼻内窥镜手术不仅可以达到较深的和隐蔽的部位,完全摘除鼻内息肉,而且还可以通过符合人体生理功能的手术操作,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如本资料中根据不同的型分期:Ⅰ型:20例(43.5%),Ⅱ型:15例(32.6%),Ⅲ型:11例(23.9%)进行相适应的手术器械和手术方式。
3.4注重术后鼻腔清理意义 鼻内窥镜手术后术腔处理非常重要,术后鼻腔的妥善处理与手术疗效密切相关。胡竞敏等[6]将7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第4天进行第1次鼻腔清理,术后第1个月每周清理1次,第2~3个月每2周清理1次,第4~6个月每月清理1次,随访至少6个月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4.3%。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提出了术后定期术腔清理、局部给药、全身用药及术腔冲洗等方面规范化治疗对于鼻内镜术后有重要意义,并从这4个方面作了很多研究,使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日趋规范,提高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
通过以上内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资料分析体会,本组病例显示内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达97.8%。可以有效的改善鼻窦炎对身体的危害。通过配套的手术器械对鼻窦炎鼻息肉进行手术治疗,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并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将鼻咽部疾病诊疗的安全性、功能性提高,是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全新微创技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2] 廖敏,邱荣敏,邓碧凡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1,(1):45-46.
[3] 胡静波,尼冬林.鼻内镜下鼻窦手术358例治疗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4):56-57.
[4] 谢祖军.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2(2):206-207.
[5] 时光刚,李秀国,王昭迪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19-22.
[6] 胡竞敏,芮长翔,高建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术腔清理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518-519.
46例内镜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体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