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例成人手背静脉穿刺和压迫方法的技术研究(3)

2012-08-26 23:48


        3.1  两种穿刺方法成功率的比较
         浅表静脉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可能因病人特点和穿刺者的习惯、技术特点而异,还受许多因素如情绪、穿刺部位、判断准确性、血管状态、穿刺物品的选择等的影响[1-4]。在浅表静脉的常见的两种穿刺进针法,即血管正面穿刺法和侧面穿刺法中,文献一般认为,肥胖者更适合正面穿刺法,而消瘦病人更推荐侧面穿刺法[5¸6],本研究为正面穿刺法一次成功率90%,明显大于血管侧面穿刺法(75%),这一结果提示在正常情况下穿刺浅表静脉输液时应首选血管正面穿刺法为宜,我们体会有以下优点:①正面部位易于辨认,便于眼手配合提高成功率。②正面操作有手背支撑,穿刺时血管不易移位,使进针更易。③正面穿刺比侧面穿刺进针角度更易掌握,穿刺速度更快,有利穿刺成功。④正面穿刺后局部不适相应更少,病人更满意。由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在护理教学过程中需演示各种穿刺法的操作,但初学者独立操作时,推荐血管正面穿刺法,当十分熟练后可酌情自控选择侧面进针法。
        3.2  不同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已被文献[7]罗列几大类若干种,常见有客观因素(患者原因、血管因素、特殊情况等)、直接技术原因(穿刺技术水平、进针方法、穿刺部位、判断准确性等)、间接原因(护士心理状态、穿刺物品是否匹配、血管准备或充盈状态等)。本研究在设计分组和纳入标准时,已影响穿刺的客观原因尽量减少,因此在本研究中影响穿刺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主要有3 个方面:①针方法:在其他许多因素一致的情况下,血管侧面穿刺的失败率更高;②穿刺者心理状态:即便是成功率高的正面穿刺法来说也非100%“一针见血”,说明进针方法再好,也还有其他因影响其穿刺成功率,有报导[1]由于护士情绪的影响可使穿刺成功率波动在40.22~96.38%之间,即心理状态不良可导致穿刺失败率达3.62~59.78%,笔者也体会到紧张,焦虑,烦燥,压力过大,身体不适时常不能实现穿刺一次成功。③血管准备和环境影响:我们体会冬季穿刺静脉时一次成功率偏低,这可能与环境温度低,血管收缩以及准备时充分与否有关,比如个别情况下由于急于做其他事情而在血管准备不充分时就穿刺反而因一次不成功而浪费了更多时间.
        3.3  不同穿刺方法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
         浅静脉穿刺后局部不适发生与否也与个体差异(痛点理论)、穿刺方法、肢体活动等多方面有关。本研究选择了同手、同侧血管穿刺避免了部位不同的影响,显示不同的穿刺进针方法,不仅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而且还与局部不适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发现静脉侧面穿刺组在输液过程中局部肿胀、疼痛率为15%,明显大于正面穿刺组(4%),其可能机理有:①侧面穿刺时由于角度掌握难度加大,更易刺伤血管壁造成疼痛或肿胀;②侧面穿刺对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间的纽角增大,易在输液过程中因活动不当而肿胀、疼痛;③侧面穿刺可能造成侧面血管割口偏长易渗出引起肿胀。总之,还需进行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上述机理,也可设计动物试验进一步研究。
        3.4  拔针技术不同压迫方法对静脉穿刺技术局部不适的影响:拔针技术的研究偏少,方法学探讨也不多见,主要集中在压迫手法和压迫时间等方面,任莉莉主张的拔针方法为手指压迫法,即将指腹顺静脉走行平放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要求压住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针尖拔出后立即按压2~5 分钟。
         由于我院常用棉签压迫法,故本研究比较拔针法相同情况下棉签顺血管方向放置压迫法和横放垂直血管方向压迫法对局部不适的影响,结果为正前方穿刺,顺压法的局部肿胀发生率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横压法(P均<0.01)。本研究结果的机理推测为:①顺压法对正面穿刺法的血管和皮肤两个基本在一条线上的穿刺点有“一剑双雕”的压迫效果,能很好阻止血液外渗所致淤血,因而局部不适发生少;②侧面穿刺时皮肤点与血管点不在一条线上,故不论顺压或横压均不易找准血管点,故顺压法似更优,但未达显著性;③横压法的缺点是只压住了皮肤穿刺点,要准压血管点即便在正面穿刺组也较顺压法困难,故两种穿刺法用横压法均有较高的局部不适发生率与郑镁芬报道一致[8]。

400例成人手背静脉穿刺和压迫方法的技术研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