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财务类慕课开展评价(3)

2021-05-13 10:56

当期已开发课程,其形式类似于将线下课程翻录编辑为在线视频,将线下问答转变为在线题库和讨论版,即使是形式上的“替代”仍需投人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此外如彭凤麟(2014)所述惰性学生边缘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线课程需增强吸引力。这样的课程建设需团队支持,成员不仅包含专业教师还要有技术人员。这也使得课程在前期备课、视频拍摄、后期效果制作等投入上远超传统。这也是当前的一大阻碍因素。此外,后期更新维护及开课期间与听课者的在线沟通与交流也都需极大投入。

3.4 开展效果难以通过平台全面实现

财务类注重于实践操作,此类指导较难通过线上实现。开放式课程由于不限人数的规模及不指定时间点的方式使得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存在问题,影响效果。Ebner(2016)指出,互动是在线学习最重要三要素之一。本土1 9门全为理论课,会计信息系统还特别强调课程关注的是软件研发而非应用。此外,开放式平台允许学习者自由注册会导致同一学习者同时有多个账号并加入同一课程,影响课程完成率计算。开放式还易产生作业抄袭,影响效果。对此类的顾虑也阻碍慕课的推进。

4 展望

慕课通过免费教学资源共享使所有人有机会获取最好教育,助于职业生涯、知识拓展和人际关系发展。借助于互联网平台,教学资源的地域界限、时间界限、校际界限被打破,流动性得到增强;更为广泛的沟通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和效果。这也正是承担全球商业语言传播的财务类课程所需的平台,课程慕课化发展势在必行。

但是,前述问题及高地(2014)提及的慕课完成率不高、教学模式限于传统、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学习体验缺失、效果难评估及结果缺乏认证等总结,说明慕课推进需要统筹安排。

首先,明确慕课建设目标,建立统一框架。从开发角度,应将线上定位为线下“互补”,适当纳入高校学分体系及资格证书认证阶段。两者建设进程保持一致,受统一指导。这不仅应体现于专业发展方向上,也应体现于课程从易到难设置上;明确专业学习者各阶段课程顺序,并与其他学习者建议修读区分。从平台角度,实现技术对体系框架的支持。

其次,整合优化资源,减少同质,提高效益。互联网作用在于信息迅速传播,这有利于无形智力资源整合,减少课程同质性。如前提及,当前慕课较为集中,但有些课在线版缺失。有必要在统一框架下对资源划分模块,再深入开发。开发者也可集中资源更好推进目标建设。

第三,慕课开发应基于“产学研”工作,凸显“财务十行业”特色。将在线体系划分为理论基础、实践案例、行业指导三个横向模块及在此基础上的纵向分层,即分别从专业、研究、实务角度切人。理论基础类适用于学习者结合学分获取,实践案例与线下讨论结合,行业指导可以创业企业、浙商企业、制造业等为主题展开。专业模块与线下本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研究模块适用于高层次层面共享,实务模块立足于专业资格证书、后续教育及实务经验分享。模块应注明课程适用性和开发者特色,便于选择。也使得财务特色专业高校研究成果得到普及共享。

财务类慕课发展虽势在必行,但并非亟不可待。解决现存问题并达成共识,才能有效最优化教学资源,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宁.MOOC:多中心知识治理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大学学

{艮,2014,46(6):64-67.

[2]李晓明.慕课问道[EBlOL].中国大学MOOC,2016.

高等教育财务类慕课开展评价(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构建药品GSP认证评估体系可行性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