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2)

2021-05-13 10:57


  第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常州景点入手,让学生以我们学校为观测点,在自己准备的常州地图上找到中华恐龙园,提问如何正确描述出恐龙园的位置。激发需求,需要确定角度和距离。在角度的研究中认识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在距离的研究中,认识了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等概念。 
  第二课时:在地图上寻找自己喜欢去的旅游景点,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以学校为观测点,画一画自己家的位置,根据画的图向大家描述上学、放学的行走路线。 
  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在寻找与交流中自主建构,从学习过程,我们看到以往教师教的痕迹淡了,知识的教学淡了,注重了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自主逐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中理解学习内容。 
  二、在学科拓展中开展主题式学习 
  1.基于教材习题的主题式学习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0页探索与实践第14题,我们从这题思考如何让学生完整经历规律的探究过程,符合这样规律的是不是只有三个连续数?还有其他连续的也符合规律吗?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经历从三个连续的数开始,从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到三个连续的偶数、三个连续的奇数,再到四个、五个、六个,逐步验证、推理出数个连续的数的中间数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从一道习题拓展为一个主题进行规律的探究。 
  2.基于教材动手做的主题式学习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动手做”, 这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相关的知识的拓展应用。学生已经知道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把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对于除了对称轴外,是否还有其他直线也能把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非轴对称图形,是否也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我们以《图形的分割》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方法、获得结论的过程中,经历将一个平面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的过程,发现规律,感受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图形分割的数学实质,积累活动经验,实现知识在理解之上的应用,方法在应用之上的内化。 
  3.基于数学实践的主题式学习 有价值的数学应该是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由于教材局限,许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缺少生活的体验,如果教师只是教授书本知识而没有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学生就无法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后,我们以“我们校园 面积是多少”为主题,让学生选择校园内某个地方进行面积的测量,学生先制定了测量方案,组成小组进行测量活动,然后交流汇报。在真实的实践中,学生不仅知道可以用尺测量,还可以借助自己的步长测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测量,通过测量数据,选择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有些组的学生根据本组在测量时各人的分工及测量方法做成模型来进行交流汇报。 
  三、在学科融合中开展主题式学习 
  1.跨学科融合中的主题式学习 
  数学应与音乐、美术、科学、品德等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让学生去领略跨越数学学科的数学文化的精彩。数学综合性学习主题的确立,应该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的特点。研究案例为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 
  苏教版教材上的编排先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再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 
  基于教材与学情思考: 
  (1)根据教材进行学习活动为什么要统计?不是学生自主的需要,学生统计的需要如何激发? 
  (2)学习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为什么现在要用折线统计图统计,学生缺少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统计方法的需求过程。 

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南京市分级诊疗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