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3)

2021-05-13 10:57


  (3)学习完折线统计图后,再安排实践活动,学生仅仅就是应用折线统计图,为统计而在进行着统计,没有能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价值。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五年级组以“大蒜的种植”为主题,开展了走向学科融合的单元主题研究。我们围绕主题,首先发现大蒜的种植涉及了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仅仅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去完成,窄化了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我们与科学组老师一起来商量,制定了实施方案。 
  我们先通过科学课2课时学习来认识大蒜的根、叶等各部分名称,掌握种植大蒜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四人小组选择种植方式进行种植。在种植过程中,用自己的记录方式来记录大蒜的生长情况,有的用观察日记的形式,有的以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形式。我们对学生的记录过程进行分析,在分析学生记录方式的基础上,形成进一步开展教学实施的方案,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围绕“你是怎样记录的?”让采用不同方式的学生交流汇报。你觉得用什么记录方式更能反映出大蒜的生长情况,学生都认为,要能看出大蒜的生长变化,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你们还想研究什么?学生根据小组内种植方式不同,还想比较不同种植方式,哪种情况下大蒜生长更快,生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种植,学会了用自己的记录方式来记录数据,还在比较、分析中经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小组内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种植情况记录、分析、比较,最后形成自己的一份研究报告。这样的主题式学习活动,打破学科,综合融通,强调的是分科教学成果的有机整合,综合能力的提高。 
  2.数学与文化融合中的主题式学习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巨大作用,需要学生进一步了解。主题式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将数学与文化相结合,如四年级在学完整数认识后,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十进制?”开展以“进制的学问”为主题的学习。六年级学习比后,激发学生思考“比有什么用?”开展“美妙的黄金比”主题学习。 
  (3)数学与思维融合中的主题式学习 
  数学与思维结合,以“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为主题,你从篮球场能找到多少个数学问题,从多种角度来考虑数学问题:1.步测和目测;2.长方形、圆形的周长面积;3.在篮球比赛中技术统计等,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进入数学综合性的学习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从融合中提炼学习活动的主题,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主题式学习营造一个现实的认知环境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学到从数学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主题式学习在我校开展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开始转变,学生学会自主研究,会提出问题,畅所欲言,思维活跃,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有效地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给他们的思维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史叶锋,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小学,213000) 

主题式学习:从课堂走向未来(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南京市分级诊疗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