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内容和途径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利用多种新型管理载体:第一,合理利用网络化信息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手段对管理内容进行传播,可以建立主题宣传网站,公共平台,心理鸡汤汇总网站等等,使得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进而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回归正确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史向军, 张琼.“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3(01).
[2] 熊建生. 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时代性[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3] 方晓春. 以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体系[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04).
[4] 庞晶, 徐凤江.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激励教育法的运用[J]. 教育与职业,2012(02).
[5] 梁晨, 李中清, 张浩, 李兰, 阮丹青, 康文林, 杨善华. 无声的革命: 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J]. 中国社会科学,2012(01).
[6] 王松涛, 贺业方. 高校班团集体建设的阶段特征与规律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1(10).
[7] 廖女男, 娄坤, 李星.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9).
[8] 张志刚. 增强高校学生公寓党建工作实效性摭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5),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简介:柴斯羽(1987-),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化工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