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的探究(3)

2021-05-13 11:08

例如某家ST股公司,由于业务涉及面广,业务量大,又开展了以“免费”“低价”等标签吸引用户,这条“烧钱”的路一直需要大量融资才得以生存,会致使该公司利润减少,出现亏损。经过审计人员的评估,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一结果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相关规定,该挂牌公司的股票出现了风险警示。这些“披星戴帽”的公司一旦带有这样的标签,不仅自身周转不开,而且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也变得更为困难,业绩一度下滑直至停牌或者被摘牌。由于对融资的心灰意冷,甚至出现ST公司心甘情愿被摘牌的现象。

3.4董事会监管不到位

虽然现在一方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来维持企业运转,另一方面行业协会或自律组织出台了相关准则和条例来制约着董事会不断履行其职责,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很多时候监管不到位。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不能有效统筹协调好具体职能,其内部的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等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进行有效监督,这在效率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决策上的延迟,不利于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水平和完善治理机制。

4 改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4.1增强内部融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论什么行业,想要永久维持良好运转,经营成果保持一个维稳的态势,在行业中站住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壮大内部实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学会依靠内部力量不断积累资本得以谋求发展。首先,要主动改进公司经营管理的理念,提高效率,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提高利润率,保持公司绩效稳定。其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做出最优抉择,风控部门以及内部审计委员会要在融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合理优化企业的内部资本结构,妥善管理经营。最后,上市公司应提高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资金链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所有者与经营者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4.2优化股权结构

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许多国有背景公司股权十分集中,出于一些因素,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不能够对市场完全公开透明,决策一旦不明朗,企业经营就会受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小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同时有些母子公司也存在职责不明确,内部交易混乱;某些股份较多的股东往往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定权,无法与其他管理者形成相互监督的机制。所以优化股权结构是公司谋求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但是,不能盲目减股,还应该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企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国家的参与等现实情况适度地、合理地、有规划地优化股权结构。

在减持大股东比例的同时,也可以分散股权,让员工参与入股。引入了财务杠杆,持股合伙比股东对股价涨跌将更为敏感。共同创造价值,共同享有收益,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出谋划策,获得更大的收益。

4.3大力发展金融市场

如今我国证券业市场尚不完善,审批限制较大,监督机制力度不强。应该大力规范债券市场,对于小微企业可以逐步放宽债券发行的审批权限,降低债券融资的门槛,但也要规范运行,不能一味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在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上掌握好大公司与小企业之间的比例,拿捏好分寸,也要拓宽融资渠道和债券多样性,发展绿色债券,不断完善我国债券市场。

不仅是债券市场,也应加大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力度,达到《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给予中小企业一些特殊的贷款指标和政策,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到松弛有度,稳定发展。

4.4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督双管齐下

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的探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