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4)
2010-06-17 23:57
3.3 本模式的利弊分析 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理想的解决模式应当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社会满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的最低医疗服务需求得到切实保障。(2)政府满意。在政府财力许可的限度内,以不增加或少增加财政负担为代价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健康。(3)医院满意。既要真正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上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又要能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并实现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同步的医院发展。
3.3.1 本模式的益处 (1)对社会而言,本模式的特点是人口全覆盖、经济上能承受。在覆盖问题上,镇江模式下全市人口入保197万人,参保率仍然仅有67%,还有1/3的人仍要受到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杭州模式下能够进入惠民医院的人员是城市贫困人群(城市低保人群),农村绝对贫困人群和城乡低收入人群目前还不能进入惠民医院享受优惠,真正有效覆盖仍不全面。而本模式对3类社会人群进行了完全覆盖,特别是对贫困人群(城镇低保人群5.7万,农村绝对贫困人群33.74万)、低收入人群(城镇低收入人群23.4万)进行了有效覆盖。在经济承受力问题上,镇江模式、杭州模式都没有解决好社会各阶层的就医经济承受力问题,而仅仅是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确定了一定的医疗费下降幅度,这种“同等保障”、“一体抑制”的措施无法有效地解决阶层化、个体化的看病贵的问题。采取这些措施之后,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仍然可能要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只不过程度会有所减轻而已。相比之下,本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紧紧抓住社会弱势人群经济承受力这个关键点,由政府作出硬性规定(即政府约束,3.5%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红线),再由医生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因人施治”,宏观、微观双管齐下,确保医院服务以病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方式提供,从而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对政府而言,本模式的特点:一是从政治上可以提高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责任政府形象,提高市政府关注民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执政压力;二是无需增加什么财政负担,不过多地增加政府财政压力。而镇江模式,政府的财政压力过大,长此以往,难以承受。(3)对医院而言,本模式的特点是对现行医院运行模式不形成冲击。因此,新制度在运行上很容易融入现行医院运行模式,病人就诊也十分方便(同以前几无区别),此为其一;其二,此模式为医院履行公益性职责提供了强制性的规范,医院的公益性职责摆在了全社会面前,既有助于社会各界监督,也有助于医院重塑自身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同时,该模式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杭州模式,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均将到受较大影响,不利于医院事业的发展。(4)对控制医疗费用和体现社会公益性而言,本模式中的宏观、微观双管齐下,是目前医疗服务中的创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中,全世界的经验和研究均表明,医药费用过快增长、难以遏制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医药费用后付制”这种医院收费制度。病人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全凭医生主导,而医生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加之利益驱动,医药费用上涨就不可避免了。针对“后付制”的弊端,全球出现了“医药费用预付制”的医院收费制度,主要有总额预付制(加拿大、英国)、人均定额预付制(美国)和单病种预付制(美国)。这些预付制尽管能起到一定的遏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作用,但对解决不同社会阶层看病贵的问题收效因社会阶层不同而异。因为这些以社会平均水平来制订的价格,对富人来说,益处是明摆着的;但对穷人而言,仍然超过了其经济承受能力(穷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显然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穷人仍然难以承受。因而这些“预付制”对扶助社会弱势人群,在社会弱势人群身上重点体现社会公益性和社会关爱的作用并不大。
论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