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突出网络延伸和应用,着力加强农业和多种经营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信息化工作,要以完善网络硬件建设为基础,以搞好农业和多种经营软件开发和应用为核心,以推进企业和大户上网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和水平。一是搞好硬件基础建设,加快网络延伸。加速互联网宽带向林业场所和农业村屯的延伸步伐,今年互联网入村、进场率要达到15%以上。在过渡期继续实行互联网、电话网、无线网“三网联动”,提高电视机顶盒、上网电话等信息接收终端的使用效能,对已计算机上网的节点原有“村村通”设备进行重新调整,同时要加大信息发布密度,提高信息质量,扩大信息覆盖面。二是搞好农业和多种经营软件开发和应用,完善信息服务功能。要继续办好农业110(6110110),面向林区职工和农民,通过农业110系统的人工在线、自动语音、专家坐班、专家现场服务等方式,无偿为他们开展农业和多种经营科技、信息、政策、法规等咨询服务,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的农业专家服务队伍,每位专家都要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建立和健全首席专家制、首问责任制、专家坐班制、限时办结制、行政监察制度等,使农业110的运行更加通畅、规范、有效。要继续办好“伊农网”等我市农业门户网站。今年要做好网站的第四次系统升级和改版工作,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全面优化平台系统设计,提升网站影响力,打造精品网站。同时,要搞好《中国黑木耳网》等重点子网建设和运行工作。要继续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完善农业主管部门内部、涉农相关部门横向和市(县)区(局)场所(乡镇)纵向的“三个共建”机制,稳定和强化信息员队伍,确定和落实信息采发指标,搞好信息的采集和双向互动,实现在《伊农网》平台下我市涉农公共数据资源的快速传递与共享。要办好网上大市场,继续完善和提升“中国伊春黑木耳网上大市场”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总结积累网上市场运行和管理经验,跟踪商务服务效果,组织和动员我市多种经营生产企业、经营大户踊跃入驻网上市场,增加会员数量,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要启动农业和多种经营管理支持系统的开发工程,采取自主开发和外部协作方式,建立起既与国际接轨又有伊春特色、区域特点的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要快速推动农业电子政务工程,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快农业网上认证审批系统和政务信息传播平台等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三是搞好涉农企业信息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动涉农企业上网,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注意收集相关行业动态及技术发展信息,为新产品研发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要建设互联网企业网站,“伊农网”等政府相关网站要为企业上网提供免费空间,建造多功能的企业产品网上销售通道。要开发应用企业管理软件,市级以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经营决策、产品开发、标准质量监控、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的应用。要鼓励多种经营大户、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人等上网,扩展互联网的触角,今年在全市开展“百、千、万”工程,带动“百家涉农企业、千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济人、万户职工和农民”上网。
十二、突出体制创新,着力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规模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6年要着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从业者自愿自主地参加劳动合作、技术合作、营销合作和资本合作,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通过合作经营和服务获取更高经济效益,增加成员收入,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二是鼓励多种形式发展。积极引导成员以入股形式开展紧密的合作,也可以采取入会形式开展松散半松散的合作;既可以开展单项的技术、信息合作,也可以兴办加工、流通实体,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合作与贸易服务;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区、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发挥多种经营能人、专业技术人员、产业化龙头企业、科研单位等在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支持他们发起或参与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和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急于求成。要把功夫下在指导和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生产和经营上,有条件的可以自下而上自愿地联合。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不断增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今年要继续抓好铁力市吉松股份农场、翠峦局解放所经销公司等典型,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由局部向区域扩展,形成行业性的组织;逐步由松散的联合向紧密型的合作发展,形成更多的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四是构建良好服务平台。各级农业和多种经营管理部门要主动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指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多种经营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树立品牌意识,申请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维护其经济利益。各有关部门要主动落实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用水、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五是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和宣传活动。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方法灵活、注重实效的要求,建立培训制度,分层次开展培训,使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合作技巧,提高指导工作的水平;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知识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