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需要进一步量化正常年份以及2003年干旱年份人湖的污染物负荷情况,特别是流域河网营养盐指标(N,P)的有关信息。据当地领导和专家介绍,2003年是干旱年,河网水质有明显改善,但是干旱年产水量也少,人湖污水量也可能减少。如果发生平水和丰水年份,情况可能又不一样。水污染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需要从太湖流域水循环和水污染过程,特别是富营养化产生的路径和成因关系上,把握流域的产水、调水、用水、耗水之间的关系,把握水资源数量变化中质量变化的制约关系。在认识其关系或者规律的基础上,评价其中各个部分的贡献。笔者以前曾经参与汉江南水北调中线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工作。一个切身的体会是,发生汉江中下游严重的“水华”事件,必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要有充分的营养盐负荷来源,通常起因于暴雨洪水的面源污染或者突然开泄存储污物水体闸坝,造成磷、氮营养盐负荷的急剧增加;其二是有较高的温度(特别春秋季节);其三是河流流动性差,流速慢或者是一潭死水。当三个条件遭遇在一起,发生“水华”的概率最大。因此,同样的问题是,造成太湖流域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引江济太调水工程与流域主要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关系等问题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监测与研究。
二、国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的发展
近些年来,笔者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 (1HP)、国际水文科学协会(1AHS)和国际水资源协会(1WRA)的有关活动和
学术交流。从国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的发展动向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1)可持续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水文学、生态学基础方面的研究。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特别强调对水文循环、生态系统未来变化的研究,它要求了解未来水文情势及环境的变化影响,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还不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文学、生态学基础研究。也只有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保障。
(2)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的研究,包括水质和水量联合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管理、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统一管理、流域上游与下游
统一管理等等。只有把它们纳入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影响和问题。
(3)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统一管理与社会进步、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然而,目
前水资源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基本上是脱节的,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主要停留在理念上,还没有形成统一
管理的量化方法和这方面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
(4)现代新技术、新理论(如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和水文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等)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使水资源系统的
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有所提高,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例如,2003年10月6~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主题为"21世纪水资源管理”的第十四届国际水大会,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7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报告和交流了最新的国际水资源研究计划和学术前沿报告。人会主题是:受不确定性、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规划;水的价值;新技术在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地下水开发的适宜性与可持续性;水的基础开发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对水资源政策的影响;水管理的参与。
三、几点建议
(1)引江济太有明显的作用和效益,通过调水可以使死水流动,缓解水质恶化。但是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修复和保护在本质上仍然还是要先治污。如果湖区内排污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长远来看,即使有引江济太工程措施,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引江济太工程需要与太湖流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