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务稽查选案操作中的问题与对策(2)

2010-06-15 19:22

    稽查选案实际上就是对税收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如果没有丰足而真实的信息做后盾,选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使选案指标设计再科学、选案方法再完善、选案手段再先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客观上要求税务机关打破区域界限、部门界限、行业界限,扩大信息采集的开放程度,尽快建立一个纵横交错、内外相联、专兼结合的,辐射范围广、传递速度快、监控能力强的税收信息网络。

    一是建立纵向信息采集网络。所谓纵向网络,是指税务机关内部领导和被领导、指导和被指导关系的上下各级信息网点组成的垂直形态的信息工作网络。从计算机联网范围看,又可划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纵向信息运作网络应本着“先分散后集中”的原则,合理设置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机构,把信息的采集工作按责任归属分别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这样的机构设置,即利于上级中心工作的贯彻,也利于避免各类因素的干扰和集体智慧的发挥。

    二是建立横向信息采集网络。所谓横向网络,是指税务机关与本地区其它机关、部门,为了解、掌握偷、逃、避税线索所形成的平行协作关系。要认识到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经济管理的主管部门,都关联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各条战线、各个层次,只有借助他们的力量,才能把信息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四面八方,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情况,观察问题,获取信息,为稽查选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是建立辐射信息采集网络。所谓辐射网络也叫扩大或延伸网络。它是信息采集的开放式渠道。即不属于纵向又不能归结于横向的信息来源渠道,它是作为网络的补充。这一网络有助于重大信息的直接传递和直接了解真实情况,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选案的及时性。

    通过信息采集网络的建立,各方力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提供经济税源信息;把偷、逃、避税行为置于这个网络控管之下,使各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形成合力,进而实现信息采集渠道的多元化,有效地延长了信息采集的触角,形成了一张辐盖面广、系统严密的信息网。

   (二)完善人机结合、多头选案方法

    如何加强纳税人的跟踪控管,探索并完善稽查选案方法是及时、准确地掌握经济税源变化情况,提高选案中标率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我国基层税务机关的基础工作建设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全民纳税意识观念来看,目前,最佳的选择是应本着动、静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人机结合、多头选案”的办法,并成立稽查选案小组,以解决随意选案、盲目选案和重叠选案的问题。人机结合,就是人工选案与计算机选案相结合;多头选案,就是税务机关各职能部门提供初选计划和方案,然后反馈到选案中心,进行集中处理。人工选案,是指在占有大量税收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由税务人员利用各种方法,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税种、不同纳税企业的分析解剖,摸清经济运作脉膊和特点,研究偷、逃、避税的动向和规律,挖掘线索,有针对性地提供选户名单;微机选案,是指将纳税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历年来的纳税资料和申报缴税的资料输入微机,由微机自动生成稽查变量和各项稽查指标,通过指标分析筛选出纳税疑点户。值得注意的是:因人工选案和微机选案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应用范围上和手段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弥补了对方选案中存在的缺陷,实现了对经济税源的全方位、多层次监控。   

   (三)确定系统完整的稽查选案指标体系

    税务稽查选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直接关系到选案质量高低的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各项稽查选案评价指标设定的总原则是紧紧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运用各种方法深入地揭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就其经济效果与各种的涉税事项等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定量比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能够定性的量化指数标准,从而做为确定纳税异常户的参照依据。诸如选案人员可以利用各类财务报表中项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稽核,检查其填列的正确性,进而找出涉税问题的线索。

浅谈税务稽查选案操作中的问题与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创新“分配论”的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