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2)

2010-06-15 19:53

2.1  绿色GDP的含义

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2.2  绿色GDP核算方法

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和环境独立出来,建立资源和环境账户,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对现行GDP进行扣减和调整,从而得出绿色GDP。简单的说:绿色GDP=传统GDP-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也可以说,绿色GDP=(传统GDP)-(自然部分的虚数)-(人文部分的虚数)。这里,自然部分的虚数主要指资源环境方面的损失,人文部分的虚数指贫富悬殊等不利影响。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目前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

2.3 绿色GDP是全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绿色GDP是个全新的发展观,它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的科学发展观。另外它也是一个全新的政绩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兼顾起来。因此对每一级政府,对每一位工作人员和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肯定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所以说实施绿色GDP,必然要有观念的变革,要有科学、合理、公平的核算体系模式的确立。绿色GDP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吁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即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付出的环境代价,切莫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

3、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把握GDP与绿色GDP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走出GDP崇拜、超越GDP崇拜指引了方向。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使得我们开始了对GDP的校正。发展是硬道理升华为科学发展观。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党中央也从政绩导向转向服务导向,从以GDP增长为中心,走向以维护市场公平为中心,以社会和公共服务为中心。告别GDP崇拜,并不意味着不再严肃地对待GDP,在很长一段时间内,GDP仍然是中国经济必须重视的重要指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理解和使用GDP与绿色GDP。

3.1 GDP仍是政绩考核的主要手段

科学发展观并不意味着政绩考核完全取消GDP,对干部政绩的考核GDP由总评分变为单科分,但仍是十分重要的单科分。新的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政绩观,要求各级政府官员放弃唯GDP至上的思维模式,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不仅仅看GDP和财政收入增长情况,而且还要看人们生活水平、看就业、看人的全面发展,看环境是否美化了、污染是否降低了,看是否是用最少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但是GDP仍是一切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告别对GDP的盲目崇拜,超越GDP,是为了更好地把握GDP,而不是抛弃GDP。

3.2 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GDP

唯GDP论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忽视GDP同样也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以科学的、辨证的态度对待GDP,不能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之所以要求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强调执政为民,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管GDP有种种局限,但GDP可以基本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及其变动情况。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GDP的增长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没有GDP就没有经济实力,离开GDP谈以人为本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GDP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3.3 GDP增长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统一的GDP,需要用合理的物耗投入和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更多、体现人民生活全面改善、社会公平度逐步提高的GDP。因此应该把树立科学发展观同保持GDP的增长做到内在统一, GDP不应当成为各级政府追求的终极目标,GDP增长仅是一种手段,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GDP的增长来实现社会发展。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工作方式必须纠正。

正确理解GDP与绿色GDP(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民间投资问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