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有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观的研究(11)
2010-06-17 18:36
1、建立高效的纵向管理结构。国有商业银行应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整合设计管理层次,当前最重要的是改变现行普遍存在的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状况,缩短从客户需求到管理决策的距离,做到信息畅通、决策高效,使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及时反馈到最高决策层,避免管理环节多且重叠的现象造成管理真空的发生。一是可按总行、分行、支行三个层次构架设置组织体系。分行设置是整个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可改变按行政区域设置机构的规定做法,根据经济规模和资源有效分布的原则设立分行机构,切实体现经营集约化的管理效能。二是同一城市的分行辖内机构应实施扁平化管理,压缩管理层次,拓宽业务服务面。对设置支行也不可单一模式,应根据不同服务环境的需求,本着效益优先原则设立机构,如单项业务专业支行,综合业务支行等,使适度规模效能充分发挥。三是支行作为基层营业网点,不再作为一级管理层次。对支行可按照其经营情况和水平确定不同的级别,实行差别管理。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支行可给予较高的业务经营授权,加大其自主经营的力度和拓展业务的自主权,充分体现市场竞争条件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合理性,使合理分权的效能充分发挥。
2、科学界定各级行职责范围。纵向管理结构建立后,总分支行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能,理顺上下级行之间的关系,突出各级行的主要职责,形成以总行为经营决策中心,以分行为利润中心,以支行为产品服务中心的格局,实现政策控制集中化和业务运作分散化有机统一,使总行能够集中力量制定全行发展的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规划,分支行在不违背总行基本经营思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从而体现整体最优原则。总行作为管理决策层,主要职责应是政策研究和战略决策、产品研发和整体规划、资金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与授信管理、效益考核与内部监督等,其他职责尤其是产品营销和市场开发职责应尽量下放;分行的主要职责应是具体经营策略的研究制定、目标市场的确定、大客户的营销与管理、重点业务的营销等;支行是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部门,主要负责客户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客户和市场信息反馈等,是全行经营的基础和服务的窗口。
3、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各级行内部机构的调整和设置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从实际出发,基本保持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同时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原则,注重风险控制和内部制约;二是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的标准和合理的业务流程确定各部门职能分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三是按照授权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各部门职权职责,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总行一级法人对系统指挥、调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遵循以上三个原则,各级行内部机构设置时应强化业务部门,缩减业务支持部门,逐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主辅业分离,并充分体现面向客户、服务客户的原则,在对原有部门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按照业务研发、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大框架设置内部机构。业务研发部门负责市场调研、业务规划、客户需求分析、研究开发新业务产品等;内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财务核算、资金营运、内控审计、技术保障等;市场营销部门主要负责推行客户经理制,向客户营销金融产品,将客户需求反馈到业务研发部门。
(五)加快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
现代营销学的理论表明,在日益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不断深化,产品的复制与模仿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价格、品质、性能等要素的同一性日趋明显,没有任何一种产品的优势可以长久地保持下去。在开放程度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要赢得竞争优势,必须领先竞争对手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产品创新是构建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的所有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产品的优势,才能真正形成竞争力。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已日益提上重要日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户经济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外资银行的涌入,国内银行业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呈现出需求多样化、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与特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集中体现为产品的竞争力,金融产品创新是构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有商业银行要比对手更多地赢得市场和客户,必须不断地开发适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产品创新的力度,产品创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
对国有商业银行科学发展观的研究(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