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储蓄分流的必然性(5)

2010-06-17 19:16

事实上,如果分流资金主要进入股票二级市场,股指会因此被推升,在财富效应作用下,股票市值的增加会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但如果分流后的资金大量沉淀在一级市场,则它既不能推动股市行情上涨,也不能增加实体经济中直接融资的数量,从而使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降低了经济系统的金融效率。

(三) 储蓄存款分流是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不断萎缩十有八九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僵化的经营体制以及国有经济的普遍衰落。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居民储蓄存款分流也是导致信贷萎缩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商业银行,如果存在非必要性存差,则这种存差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直接损失为存贷款利息差。

    由于体制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利润最大化动机(当然,正在不断增强),它的主要目标停留在控制信贷风险,以防止坏帐比率进一步上升。由于增发信贷不能给信贷人员带来直接利益,相反,贷款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宁愿选择少放贷或不放贷的方式。这就使得贷款数量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种情况在1999年表现的更加明显,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长率由年初的16%持续下降,到11月份同比增长率仅为12.3%。在贷款减少的同时,如果居民储蓄存款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商业银行就不得不采取措施增加贷款数量,以此减少存差损失。但是如果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分流,那末这种存差压力就随之减弱,商业银行也就会更多地强调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进而加剧信贷萎缩的倾向。

六、关于储蓄存款分流的政策选择

(一) 进一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引导剩余资金进入实际投资领域

    为了防止分流的资金在一级市场上沉淀,就必须为它寻找合适的出路,在目前条件下,国家直接向公众增发国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继续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符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要求,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以国债形式扩大投资,不会造成资金沉淀,这有助于提高社会金融效率,减少资金在转换渠道中的损耗。1999年大约有1000亿元资金进入股票一级市场并形成连续的资金沉积流,这部分资金完全没有进入实际投资领域,而如果增发1000亿元国债,就能使之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事实上,只要国债的利息率略高于一级市场上资金的平均收益率,分流出来的资金转而去购买国债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在今后几年中国家应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吸引剩余资金进入实际投资领域。但应注意,今后国债发行应更多地面向公众,而不是商业银行,因为对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只会增加其依赖心理,减弱其存差压力,不利于银行强化经营,开拓新的信贷市场。

(二) 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解决储蓄存款分流的根本出路

    利率市场化是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解决储蓄存款分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利率自由化。目前,中央银行应尽早制定有关政策法规,继续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让商业银行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拥有更大范围的利率自主权,这样一些经营状况好的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合规的范围内提高存款利率,吸引部分居民储蓄存款继续留在商业银行的帐户中。

    在利率灵活可变的条件下,当利率偏低时,一旦储蓄存款分流并沉积于资本一级市场,就会使得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发生短缺,利率将自动上升,资金随之出现回流。因此,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是防止资金无效沉淀、提高融资效率的根本出路。

(三) 加快改革一级市场的发行制度,使资金在各市场间合理分布

    目前,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由此大量资金云集于一级市场,以谋求无风险的高收益。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应及早放宽对上市股票的发行价格的种种限制,转而采取主承销商和上市公司自行确定发行价格的方式。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消除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差距,从而使资金在一、二级市场间合理分布,实现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原则。实际上,放开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也同样有助于资金在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合理分布,从而推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试论储蓄分流的必然性(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现金流比率分析与非现金流比率分析的比较(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