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金融机制可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反之,扭曲的金融机制会阻碍经济发展。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的运作效率,高效率地配置和使用有限的金融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 经济 发展
一、制定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
经济的发展应选择正确的产业政策。金融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的时候要根据经济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方向,优先支持交通、能源、通信、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资源开发项目;同时发展科技和教育,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这些产业金融的支持,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从而有效传导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实行灵活的金融政策
金融业发展滞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尽快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从宏观环境上以利于经济的发展。
1.实行具有前瞻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使之与经济增长速度相适应,把通货膨胀率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为经济和金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2.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体制。国有独资银行要逐步转变为真正的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并努力创造公平有序的金融环境。
3.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管理和风险制约机制,建立现代化的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4.实行差别性存款准备金政策灵活的利率政策。落后地区的货币信用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货币乘数相应降低。为此,有必要实行差别性存款准备金政策,适当调低落后地区存款准备金率。在利率还没有市场化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落后地区的利率管理政策应有别于发达地区,使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5.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国家通过信贷政策,适当降低建设项目资本金限制、延长银行贷款期限等,对商业银行资金加以引导,为扩大落后地区的信贷资金规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加快金融创新
针对落后地区金融管理体制和制度还不健全,金融业务和工具还比较单一,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通过引导和强化金融创新来加大金融服务经济的力度,促进经济金融关联度的提升。
1.促进金融体制创新。在落后地区应建立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以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的力度。
2.促进金融管理创新。不断改善内控机制,在此基础上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同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研究适当下放信贷权限,充分发挥基层金融机构对本区域的经济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程度等信息掌握准确的优势,扩大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改变目前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的现状。
3.促进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要鼓励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大力开拓中间业务,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中的推广和应用,以技术创新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实现金融生产力的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服务,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民营银行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相适应的民营银行发展缓慢,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尽管近几年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了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但是针对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可供抵押资产少、贷款安全性低等特点,笔者认为应加快发展民营银行才能较好地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
五、大力培育资本市场
优化金融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010-06-17 21:31
优化金融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