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过,通胀始终是货币现象。若反过来理解,则是说防通胀其实只需一招,收紧银根。近期,海外央行已开始的加息步骤,也为国内货币政策的变脸“紧缩”预期提供了佐证。
在匹兹堡G20峰会大幕刚落下不久,澳大利亚央行10月6日果断加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3%提高至3.25%,成为全球第一个加息的国家,打响了后经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的第一枪。
而澳洲央行此次的加息之举,也让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看到了“退出”的曙光,同时也迅速加剧市场加息预期的抬头。从上周末开始,包括央行、银监会等监管层领导在不同场合均发出了“从紧”的警告声。
就目前来看,为确保经济的平稳回升,中国政府虽依然在多个场合表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央行也公开表示,在一段时期内,不会采取加息政策,但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的看到,这个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因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从近期对最能反映资金流动性的指标-—民间借贷利率、银行贷款加权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进行调查后不难发现,三项指标利率均出现不同幅度的提升。此外,由于前几个月新增贷款增速过猛,现在很多股份制的银行已经暴露出核心资本率不足的问题,即使要他们新增贷款,也难以为继了。而央行本周在公开市场的,旨在回收流动性的操作动作,也让业内人士不由猜测,中国流动性的拐点来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