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五”期间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兄弟市、区相比也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五年来,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增加缓慢,区内企业尚未建成一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更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条件。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研发经费达不到应有的比例。研发机构自身开发能力欠缺和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不紧密、不到位,是制约多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到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的比例不足 %。
(2)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全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基本属于仿制性质,自主创新开发新品和自觉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意识有待强化。尽管全区的专利申请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但大多限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较少,借助专利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企业极少。大多数企业在规模偏小、市场占有率不高而未曾遭受侵权赔偿教训的情况下,很难走出简单模仿的路子,这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3)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面不宽。虽然区属企业整体改制使得过去一直困扰企业的体制性障碍得到了解除,但部分改制新生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科研成果应用方面并无多大起色。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程度尚待加强、提高,加之受资金、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高新技术引进、嫁接改造工作比较困难。
(4)创新型人才不多。“十五”期间,尽管全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尤其是企业基层一线所需的工程、农业、经济类技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5)推进科技进步的载体和功能不全。××区没有自己的传媒、电力、通讯、邮政、环保等基础行业,这种功能性缺陷,对科技进步的整体推进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科技中介服务为桥梁,科技投入为支撑,政府宏观管理和政策为导向的科技发展框架。
2)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推动作用。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力争达到60%。
3)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培养、引进等途径,重点建设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和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技术开发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区人才总量达××××人,高层次人才达×××人。
4)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紧密型合作,全区企业形成与中科院系统、国防科工委系统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等三大支撑体系相挂靠的科技合作局面。全区半数以上企业都分别与1-2家以上高等院校建立紧密型关系。到“十一五”期末,全区建成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家。
5)逐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区工业产品中的比重,全区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6)组织实施国家级新产品及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个,到“十一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
7)建成高新技术企业、企业集团××个。半数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集团在国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甚至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建成市级产业化特色基地××个。
8)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上世纪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