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基本形成,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达到产品销售额的×%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创新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形式。针对区内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实,加大“柔性”引进力度。通过两年一度的科技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以及各种重大科技活动,为企业积极寻求技术合作搭建平台,确保企业在开发高新技术项目过程中至少拥有一个以上高校、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在具体合作方面可采取3种形式:①一次性买断技术的“拿来主义”,对条件允许的企业,鼓励买断科研单位的专利技术实施新产品的开发。②“捆绑式”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建立合作联合体,借助知名高校、科研单位的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此种做法国内已有很多成功的范例。③“带土移栽”式引进科技成果。将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连人带项目一起引进,建立企业研究所或研发中心,实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质的飞跃。此类合作对象一般为科研单位转制或退休专家。
2、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围绕五大产业领域,进一步提高火炬、星火项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类科技计划的组织程度。加强对科技项目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的指导,采取上门服务、以行业、系统为单位,聘请项目开发联络员,实行例会制度等形式,加大推动力度。每年选择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在手开发项目,作为区委常委挂钩服务对象。选择×××个具备发展前景、成长型的企业作为区政府重点跟踪对象,扶持其每×年上一个技改项目,转化×项科技成果,开发×新产品,更新装备一批具备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设备。每年全区力争有1-2家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五年努力,使得一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年产销亿元以上的企业、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取和科技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提取的科技开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
4、 建立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创建服务机构,形成科技服务网络。①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园区,为新产品研发,尤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提供服务。五年内,视全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可在园区内建立创业中试基地,嫁接放大高校科研单位的高新技术项目,将孵化成熟的项目转向区内企业,形成良性循环。②建立以网络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建立和完善畅通的信息采集、分析、研究和传输信息网络。上与国家、省、市科技信息中心联网,下达企业,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最新科技成果项目源,实现网上技术交易,进而降低新产品前期开发成本。③发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中介作用。通过规范运作,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充分发挥APEC技术转移分中心作用,实现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直接合作,拓展技术转移的广度和深度;深化与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的合作,为区内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项目和规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