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分析(5)
2010-07-11 01:04
4.直接投资模式
直接投资模式又叫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私人主动融资”,就是指利用私人或私有机构的资金、人员、技术和管理优势进行供公共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与经营。政府确定投资项目及建设标准,私人公司按合同进行设计、筹资、建设,项目竣工后出售或租赁给政府及相关部门;或者项目公司负责运营,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或由政府购买服务。如2002年9月,由香港亚太环保有限公司独家投资的广州亚太生活垃圾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香港亚太环保有限公司2004年将投资2.8亿元,在广州建立起一座日综合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垃圾厂。
五、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的建议
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民营企业应该:(1)分析宏观政策走向,结合自身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开展适当的基础设施项目;(2)认真研究政府的各种法律法规,保持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3)吸引和培养懂得项目管理和BOT等相关知识的人才,积极推动与政府间的项目谈判,提高项目谈判能力,降低谈判成本,提高合同的规范化;(4)积极规避风险。规避风险是企业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注意的问题,前面提到与政府合作的风险是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产业的主要风险。政治风险的主要管理策略是投保,向商业保险公司或其他官方机构投保政治风险,也可以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入多边机构,达到风险合理分担目的;(5)服从政府部门的监管。基础设施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民营企业不能只追求利润,还要履行保证产品质量和提供普遍服务等责任。
基础设施产业是利国利民的基础性产业,民营企业的进入会为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也为自身的发展拓展了空间。相信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民营企业灵活机制的发挥,基础设施产业能获得双赢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5~79
[2]陈家涛: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剧锦文韩晓芳等:民营经济、民间资本与经济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3
[4]王丽娅: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62~163
[5]李国强赵清华: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及对策[J].邢台学院学报,2006.(3):26~28
[6]张志强:刺桐大桥工程:“国产”BOT—民营企业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有益尝试[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6.(3):30~32
[7]赵辛博王盈盈等: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措施[J]建筑经济,2008.(7):58~61
民营企业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分析(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