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2)

2010-07-11 01:06


  三、中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茶叶资源丰富,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中国地域辽阔,茶区分布广,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东南部多为丘陵地带,利于造梯田,排水体统良好;土质呈酸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冬天温度较高,茶树可以安全过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与雨量充足,适宜茶树的生长。 
  2、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不但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也很广泛,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伸。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3、品牌优势。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资源相当丰富,茶类之齐全、名优茶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中国近年来名优茶生产发展迅猛,中国名优茶有1200多种,其中包括中国的十大名茶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庐山云雾、冻顶乌龙、祁门红茶、苏州茉莉花茶等。 
  (二)劣势(weaknesses) 
  1、出口茶类品种单一。中国茶叶在生产、出口量上都排在世界前列,但其出口主要是以绿茶为主,而红茶和特种茶的出口量远远低于绿茶出口量。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出口量都在上升,但主要的增长是来源于绿茶出口量的增加。2004~2007年,绿茶出口量上升了2.75万吨,在总出口量中所占比例也由2004年的70.02%上升到2007年的77.24%,而红茶与特种茶出现下降。红茶从3.94万吨下降到了3.03万吨,特种茶也从4.46万吨下降到了3.55万吨。这一变化趋势显示出中国的红茶与特红茶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非良好的状态,而绿茶则保持出口量上升的良好趋势,使得中国茶叶出口品种单一,不能完全符合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发展。 
  2、出口市场单一。中国茶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波动较小。2004~200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排在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联邦以及香港。每年出口量前5位的国家出口总值基本保持不变,集中度也保持在47%左右,在小范围内波动,但不显著。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度高,说明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大。这种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十分脆弱,很难以抵御该出口市场的风险,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危机或与中国经贸关系恶化,中国茶叶的出口将会大幅下滑,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3、缺乏国际品牌。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不仅名茶林立,而且中国茶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但提起名茶品牌,却是寥寥无几。虽然近些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在国际上享有名气的却是凤毛麟角。“品牌”茶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中国茶叶进入了“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瓶颈时期。中国目前的茶行业,还处于前品牌时代,还是仅仅用口味来决定茶的价值,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品牌时代。没有品牌,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始终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首先,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相对自由化,中国可以获得永久性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非歧视性待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其次,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扩大中国茶叶出口的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待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最后,有利于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强化茶叶深加工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立顿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6年,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立顿为中国茶业的发展提供了经费,同时还引导国内企业的研究方向,对中国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市场导向,实现经济效益观念的改变提供示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技术水平,培养了大量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新进的管理理念。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我国公路桥梁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