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经济语篇隐喻研究概观与比较(3)

2010-07-11 01:09


  3、对隐喻的应用研究 
  有学者借鉴束定芳先生的观点来说明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作用,即,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且认为隐喻还有美学的功能,如李明撰写的《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文本里的隐喻机制及功能》(2005)。有的学者通过对经济语篇语料的分析,提出隐喻对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如粱改萍,《论隐喻在经济类报刊文章中的应用》(2007),认为隐喻对经济学思维和写作具有促进作用。 
  4、对隐喻的历时性研究 
  有学者将中国改革开放两个时期的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进行对比研究, 如陈敏撰写的《我国经济话语的隐喻研究》(2007)。她的研究发现隐喻是经济语篇中理解抽象经济概念和现象的主要机制。通过对比研究,她还说明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以及文化的连贯性,证明了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普遍性和重要作用。 
  (二) 经济语篇隐喻翻译的研究 
  隐喻翻译的研究在国内很常见,但是经济文本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其中有学者具体的探讨了商务英语隐喻翻译的注意事项,如陈振东、扬会军在《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2007)一文中用实例证明了隐喻在商务英语中的普遍性,同时列举出许多隐喻翻译固定类型的转换,并将翻译理论运用于隐喻的翻译。也有研究广告中的隐喻翻译的, 如程慧发表的《论英汉广告中的隐喻及其翻译》(2005)认为隐喻是广告的灵魂,广告翻译的关键在于隐喻翻译。此外对隐喻的翻译也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学者运用比较新的隐喻理论更深入的研究了隐喻机制和翻译过程,如张永莉的《概念整合网络中的翻译认知过程》(2006)一文比较详尽的解释了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并且结合经济语篇中的隐喻,鞭辟入里地分析隐喻的形成机制,并以此指导隐喻的翻译。 
  (三)经济语篇中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的对比研究涉及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因此这类研究也可以称为隐喻与文化的研究。其中主要有孙厌舒的《英语经济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2003)和赵敏的《中美商务语境中常用概念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比较研究》(2005);吕芳的《英汉经济语篇中的隐喻对比研究》(2006);彭昌柳的《英汉媒体经济语篇中的事件结构隐喻》(2006);吴茜的《概念隐喻在中英文经济分析语篇中的对比研究》(2007)等等。这些论文都通过对真实经济语料的分析,深入的探讨了商务语境下隐喻与文化的关系,为国际商务交流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同时也为经济语篇隐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实证。 
  (四)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与教学 
  关于经济语篇中的隐喻与教学相联系的研究,有的谈培养隐喻学习能力的,如杨耀辉的《从认知角度培养英语学习中的隐喻能力-经济类英语隐喻研究》(2004);有的与商务英语的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如张丽的《经济话语的隐喻性分析及其阅读教学》(2007)。作者用很多实例分析,提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习隐喻的工作机制和隐喻的结构,加强学生在阅读时的隐喻意识,进行隐喻式教学。有的研究词汇记忆,如徐冰的《商务语篇中的隐喻与词汇记忆》(2005)。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认为对隐喻的理解能有效的帮助词汇记忆;同时提出词汇教学中应加强隐喻的思维方式,以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 
  (五)小结 
  国内经济语篇隐喻的研究包括对隐喻本身的研究、隐喻翻译的研究、英汉隐喻对比研究以及隐喻与教学的研究。从对主要中文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国内的相关研究大致从本世纪开始,到2005年该领域的研究有激增现象。大多数相关论文都集中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同时,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大部分是经济贸易类学校的硕士。因为笔者在数据库中搜索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相关论文都是近三四年的硕士毕业论文。通过对这些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语篇隐喻研究领域,国内的研究者已经完全接受隐喻的认知观点。大多数研究者都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并利用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进行相关研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研究中所用理论比较单一,大多数论文所涉及的理论都局限于概念隐喻理论,很少有人使用隐喻研究中比较新的理论来分析研究,如概念整合理论。再就是目前国内相关论文大多只是应用国外的理论来分析语料,很少有理论上的创新。 

中西经济语篇隐喻研究概观与比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