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经济语篇隐喻研究概观与比较(5)

2010-07-11 01:09


  [6]Henderson, W, Metaphor in Economics [J]. Economics, 18(4), 147-153, 1982. 
  [7]John .J. Clancy, The Invisible Power: The Language of Business [M], Lanham, Md:Lexington Books,1999. 
  [8]McCloskey,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 Economic Literature, XXI, 496-617, 1983. 
  [9]McCloskey,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 Madison,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5. 
  [10]McCloskey, If You are Smart: The Narrative of Economic Expertise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0. 
  [11]McCloskey, Metaphors Economists Live by. Social Research, 62, 215-227, 1995. 
  [12]Philip Mirowski, Natural Images in Economical Thought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3]陈振东、杨会军:《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J]. 《上海翻译》,2007(1)。 
  [14]陈敏:《我国经济话语的隐喻研究》[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15]程敏:《论英汉广告中的隐喻及其翻译》[D]. 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16]李福印、秦进平:《隐喻与认知研究25年(1980-2004)成绩、问题与展望》[J]. 《中国外语》,2007(4)。 
  [17]李明:《商务用途英语中经济类文本里的隐喻机制及功能》[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2)。 
  [18]梁改萍:《论隐喻在英语经济类报刊文章中的应用》[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19]刘金侠、杨小龙、应慧:《名词化在商务合同中的语篇功能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6(8)。 
  [20]吕芳:《英汉经济语篇中的隐喻对比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1]彭昌柳:《英汉媒体经济语篇中的事件结构隐喻》[D]. 厦门:厦门大学,2006。 
  [22]孙厌舒:《英语经济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关系》[J]. 《山东外语教学》, 2003(5)。 
  [2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4]汤颖颐:《广告中的性别隐喻研究》[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 
  [25]吴茜:《概念隐喻在中英文经济分析语篇中的对比研究》[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26]徐冰:《商务语篇中的隐喻与词汇记忆》,[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27]杨耀辉:《从认知角度培养英语学习中的隐喻能力-经济类英语隐喻研究》 [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 
  [28]张丽:《经济话语的隐喻性分析及其阅读教学》[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9]张永莉:《概念整合网络中的翻译认知过程》[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30]赵敏:《中美商务语境中常用概念隐喻及其文化根源的比较研究》[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3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中西经济语篇隐喻研究概观与比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