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3)
2010-07-11 01:12
VDI=∑SCOREi/136(i=1,2...4),其中SCOREi代表每类自愿信息披露的得分
(4)回归模型的建立
本文以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作为多元回归模型的因变量,以独立董事比例为解释变量,以公司规模、公司业绩和股权集中度为控制变量,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回归方程如下:
VID=C+∑β1INDB+β2LNSIZE+β3ROE+β4HEFD+δ,其中C为常数;β1,β2,β3,β4为各解释变量系数;δ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结果和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被解释变量和各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总体偏低,只有22.10%,且标准差较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达到34.93%,基本上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独立董事至少占董事会成员1/3的要求。公司盈利水平最大值为30.19%,最小值为-50.45%。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最大的达到了66.51%。
2.实证分析结果
多元回归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多元相关系数R为0.618,调整确定系数R2adj为0.338,F值为9.725,P<0.001,因此,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和优度及统计学意义。以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回归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系数为负,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表明作为中小股东利益代表而引入的独立董事在职能发挥方面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在选拔、激励等方面存在制度的不健全,同时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外部市场机制。独立董事往往难以真正独立于公司的管理者或大股东,没有动力或实力对公司内部人进行监督,反而存在与内部人合谋的积极性,导致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作用,反而使公司内部人能够在独立董事的合法掩护下进一步损害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187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独立董事制度目前并没有起到促进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作用,公司规模和盈利水平与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没有影响。
2005年4月,我国开始实行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的质量必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上市公司加强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而具有灵活性、及时性优势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将成为公司增加信息披露,提升自身价值的方式之一。目前,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已经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张宗新,2005)。独立董事作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代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应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自愿性信息的披露是减少投资者信息劣势,保障投资者合法利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独立董事应该在促进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出台相应的独立董事制度法律法规,对独立董事的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规范独立董事的责任和权利,增加独立董事的责任感和约束感。其次,成立独立董事协会,对独立董事的选聘及薪酬发放进行统一管理,使其在经济上完全独立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从而更好地利用其知识、信息方面的优势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最后,提高独立董事的决策和监督效率,通过引入经济、法律、会计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限制独立董事兼职数目的方式,保证独立董事有充分的时间履行职责,同时在公司内部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独立董事对各种信息、资料的了解和获取,促进独立董事职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4):41-48.
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