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债规模限度风险研究(6)

2010-07-11 01:16


  再次,要考虑新古典模型的“挤出”假说, “挤出”即当公共部门在可供投资的资源池中汲水时,私人投资会被挤出。它是由利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民间投资在中国堪称是挹注经济的活水。只有政府国债投资的带动,如无民间投资的“跟进”是无法可持续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在的问题是政府投资“孤军奋战”迹象仍然比较明显,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全社会投资对政府国债投资的依赖性有增无减。其间也是风险不小。更值得关注的风险,是我国政府还存在着巨额的隐性债务。
  对策应是改进我国国债的品种和时限等结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国债市场。
  参考文献:
  [1][美]哈维。S.罗森着。财政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着。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债规模限度风险研究(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国债挤出效应与我国国债政策取向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