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汇率制度变革教训及启示(3)
2010-07-11 01:25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我国现实选择的重心。之所以作出这一现实选择,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现在不具备人民币升值的基本条件。尽管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制造业的进步明显。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总体上不具备使人民币升值的雄厚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首先,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还不强。日本是在1985年实行日元升值的,但在1971年日本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尽管较大,但我国的人口较多,人均GDP排名在世界上处于较后的位置。
其次,我国本身的贸易额并不大,尤其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还处于起步的阶段。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时,其贸易顺差已经达到560亿美元,是今天中国的1.8倍。其中。机械产品出口已占到70%.而2002年我国的货物贸易顺差304亿美元。但出口的55%是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加工贸易,获利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而且出口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汽车、机械以及高新技术等产品并不具有出口的绝对优势,尤其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更是处于起步的阶段。虽然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839亿美元(截至2003年9月),但未来国际上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不能使我国一直保持现有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入世”后关税的下降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进口扩大不仅将使我国的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可能出现逆差的趋向。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预计外汇储备会有所下降;同时,国际上争夺外资的竞争也将对我国引进外资形成压力。
第三,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还不强。以汽车为例。尽管2002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量和销量都实现了3696的年增长速度,但是。总规模还很小,2002年仅为310万辆。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产量约为5400万辆,中国的汽车产量所占比重不过5.74%;同年美国在不景气状态下的汽车销量仍达1100万辆。我国汽車出口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更是微乎其微。
第四,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银行业还不具备国际竞争的实力,相关的改革和制度安排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实施。尽管货币升值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坏事,其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但在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产业竞争力都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危害到我国的经济增长。现阶段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打击中国的制造业和金融业,经济增长的稳定环境必将遭到破坏,从而阻碍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亚洲国家汇率制度变革教训及启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