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几个阶段,干部职工广泛受到了教育,但应如何处理好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也是广大基层干部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让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要继续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形式向干部职工灌输市场经济思想,筑牢市场经济观念,切实用市场经济观念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其次,在社会实践中,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按它的规则办事,适应了它的要求,则会推动该项事业的发展,违背了他的规则,则会遭到相应的惩罚。因此,我们既要让干部职工熟悉它的规则,同时在实践中一定要按它的规则办事。再次,要把市场经济规则作为检验经济发展的一个标准。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在经济工作中心中有杆枰,以是否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衡量工作是非得失的一个标准,并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好。
三、政府作用方式的偏差及转变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的经济,它要求资源配置要以市场为主,讲究大市场、小政府,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就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由于我们的现代化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很明显,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还相当重要。现实中,一些地方由于经济基础较脆弱,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较缓慢,一些政府官员在发展经济中往往显得很着急,为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大打出手,做了不该做的事,包揽一切,有时甚至出现盲目冲动。因政府作用方式不当,范围不合适,造成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现在有的地方出现的“盲目招商引资”“全民引资”就是其中的症状。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是无所作为的,有时甚至是强大的,但对政府的作用,要有个科学的判断,过高估计,或过低估计,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不是好事。过低估计政府作用会延缓经济发展,过高估计政府作用,片面强调政府的作用,则往往会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背离经济轨道。政府对经济工作由引导推动到包揽,就会出现“政府一抓就热,一松则冷”的现象,表现在招商引资上,就是签的协议多,落到实处的少,市场经济本身供血不足,发展后劲乏力。为此,要继续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运行行为。从政府对市场经济作用方式来讲,应从传统的统揽包办切实向引导促进转变。政府应主要从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着手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从内容上讲,政府主要应从创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来考虑。认真制定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并引导经济按规划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制定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收益出发开展综合治理,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合谐的服务环境,凡属市场的功能要主动还给市场,坚决摒弃掉计划经济及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目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在招商引资领域出现的一些“发烧”现象,真正按市场规律办事。
四、期望值过高与现实差异的矛盾及处理
现在的一些干部工作干劲十足,一腔热血,但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准备不足,对当地实际情况估计有误,盲目追求快发展,高速度,好高骛远,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的目标定位把握不好,对某些项目决策,往往不切实际,片面强调“做大做强”,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存在一种总想在任期内解决问题心理,出台一些政策有华而不实之嫌,可操作性差,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不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处理好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差异的关系问题。一是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做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规划发展,要用科学的态度抓经济建设,抓发展,力避打盲目仗,瞎指挥。二要把市场经济理论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找准市场经济和本地实情的结合点。关键是利用好现有条件,规划好长远发展,并为其创造新的条件。要力戒“着急”心理,不切实际地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三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注意环境保护,加强循环经济建设,避免对资源破坏性开发和“卖血买馒头”的短期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