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2)

2010-06-15 21:13

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近年来,我们借助章丘市天丰集团在我镇开办蔬菜加工厂的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引入合作机制,将多年来与企业关系比较松散的原料供应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已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全镇漤水大菠菜已发展到2000多亩。

实践证明,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不但适应了农民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实现从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过渡的需要,而且还适应了农民掌握科技、提高素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需要。其作用正在日益显示出来:

一是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调什么、种什么,通过进行技术服务,指导农民怎么调、怎么种,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我镇良种协会,统一为农民提供优质良种,提供种植技术,进行专向培训,并以高于市场价0.1元/斤的价格收购农民的小麦良种,使繁育种子的农户每年直接收益5万余元。  

二是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组织载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已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创办的共营性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与农民“天生”就是利益共同体。如我镇大葱协会负责为葱农提供技术、良种、销售服务。葱农和协会签定合同,手拿订单去种葱,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是优化配置了农村生产要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村分散的小生产、农民的劳动与技术、资金,以及产加销各环节有机联结起来,通过实施各种专业服务,扩大了农业生产分工的细密程度,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实现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如我镇饲料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企业40多家。它的建立,对于促进饲料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产业化服务,共同开发饲料市场,发展壮大饲料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通过协会服务,饲料年产量已达5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

四是较好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其成员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由于其经营的数量远远超过家庭经营的数量,因而专业化、商品化程度较高,容易形成较好的商路,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我镇禽蛋协会拥有固定资产40万元,5部专用车辆,用契约的形式,包销我镇四十个养鸡专业户的全部鲜蛋。其中,协会会长刘崇涛个人年销鲜蛋达2000吨,成为济南市有名的“倒蛋司令”。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有偏差。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工作中没有将合作经济组织摆上应有的位置。认识上的原因,导致了领导上的无力,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运作不规范。目前,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乡镇牵头,机关干部领办,以不同方式挂靠政府,政府在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过程中充当了主角,很多经营方面的事都由政府包揽,致使合作经济组织编离了民营化轨道,没有形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多数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建章建制,制度约束力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应变能力不强,规避风险能力弱,在市场风云骤然变化面前束手无策。

(三)作用难发挥。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民办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自发状态,往往是大宗农副产品上市之前临时拼凑起来搞一阵子,组织结构比较散,真正形成紧密的经济实体并不多。二是专业化特色不明。一些合作经济组织往往是既销“西瓜”又卖“芝麻”,既搞销售,又搞技术服务,“小而全”问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专业特色,因而,开拓市场能力较差。三是大协作意识不强。各地合作经济组织种类较多,但真正在专业化基础上开展行业协作的很少,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起来成紧密性经济实体的更是没有,同行业相互杀价,组织结构规模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发展、大提高。

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青年研究”何去何从?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