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党内监督工作机制研究(2)

2010-06-18 10:12

1.党内监督的整体合力是由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矛盾运动的具体状况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党内监督的主体即监督者,最经常、最基础的是广大党员群众,党内监督的对象即被监督者,是掌握各种权力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一定意义上讲,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党员群众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对广大党员群众而言,他们的监督意识和监督水平对监督工作和监督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内错误行为进行的检举、揭发和批评等监督活动,是构成党内监督过程的基础性活动。每个党员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在党内处于何种地位,都可以通过监督权利的运用,及时地揭露错误、反映问题,从而对党内不良倾向的发生发展,构成经常性的抑制和约束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讲,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意识强,对党员在党内监督中的意义和作用、权利和义务、方式和要求等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能够通过各种民主渠道较好地开展监督活动和监督工作,如果这样的话,就能提高监督的质量,使党内监督发挥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一般地说来,职位越高,权力越大,承担责任越大,权力的错误运用所造成的危害后果也就越大,从而对其进行监督,实行制约的力量也应越大。这就决定了越是领导机关,越要更多地接受监督;越是领导干部,越要更多地接受监督。在实际监督过程中,可能产生两种情况:一种可能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具有强烈的“公仆”意识,牢记党的性质、宗旨,能够正确行使权力,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工作制度,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这样,党内监督就是真正有效的监督,而不是纯粹外在的强制性力量。另一种可能就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淡薄,时常发生权力变异和滥用的现象。这时,监督就真正成为外在的强制力量,成为纠正和克服错误,清除消极腐败行为的机制。因此,被监督者素质的状况,使得监督机制可能发生积极的和被动的不同作用。被监督者自身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自律意识,能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法规,那么这种监督就是自觉的、积极的。相反,监督就是被动的、消极的。综合这两个方面,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自身素质,妥善解决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是形成党内监督整体合力的前提和条件。

2.教育是提高党内监督整体合力的重要基础。

诚然,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能解决党内监督的所有问题,并且教育的效果要靠监督来巩固。但是,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离不开教育,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和基础,并且要把教育纳入监督机制的全部运行过程中。建立在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基础上的党内监督,是由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所决定的,维护权力的正确使用,是全党的责任,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大家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虽然党内监督带有强制性,任何党员干部都必须遵守,但又是建立在党员高度自觉基础之上的,是依靠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来执行和维护的。高度的自觉性是我们党的监督机制的重要特点。这种监督的自觉性,是不可能自发产生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经常正确的教育和长期监督实践的锻炼才能建立起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少数党员干部法制观念淡薄,素质不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少数监督部门的工作也存在着监督活动不正常、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党内监督就不可能有效。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同时,对监督者而言,除了要求监督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参与意识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岗位责任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担负的历史重任,学会正确运用党内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认真履行自己光荣而神圣的责任。

3.形成整体合力的党内监督机制还依赖于监督手段的完善和正确运用。

监督手段包括软件和硬件两部分。软件是监督的程序、行为规范与有关的制度,硬件是监督机构。监督要靠软件来保障,要靠硬件来执行。其中,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是软件中的关键。监督制度包括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和有关党内监督的各种规定,它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党内监督制度比较稳定地反映着党内监督的性质、任务、内容等基本问题,党内监督制度的建设状况,对党内监督机制的运作状况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制度好,可以使好人充分做好事,可以使坏人无法做坏事。因此,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党的建设过程中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建立健全以党内监督条例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注意提高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使权力的运行受到监控制约。同时,规范监督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规则和程序,保证党的组织、部门和党员群众的监督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和方式中进行,防范监督权利不正确的运用,并建立一整套维护监督权利正确行使的保障制度,使他们能够放手地、毫无后顾之忧地开展监督活动和监督工作。

完善党内监督工作机制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整合营投环节 探讨邮政营投体制改革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