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行政问题的交叉性学科。它借用生态学的生态平衡理论,从行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来探讨行政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行政生态学认为,一个国家的行政与这个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行政,必须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察,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该国行政发展与运行规律。
从生态环境出发研究行政,行政的生态环境包括些什么呢?行政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有地球环境和地球之外的宇宙环境;社会环境有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科技环境,民族、宗教环境,阶级、阶层、社团环境,人日环境等等。其中最重要、最深层、最基本、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就是经济的生态环境,这是决定行政的阶级性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权力划分、运行方式、人员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行政对经济的需要能否满足与适应也是决定和衡量行政的稳定性、权威性、效率性的主要因素。
从静止的行政环境到动态的行政环境再到视为有机生命的行政生态,这一系列的研究是为了能促进行政环境更好地发展。于是,行政环境发展的最优选择是什么呢?
二、可持续发展:行政环境的最优选择
持续发展已经变成未来的最优选择。而持续发展的执行,必然落实到一个特定的空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区域。区域,无论从自然地理的角度,也无论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抑或从行政管辖的角度去认识,它均表现为一个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紧密联合的综合体。然而,持续发展研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国土整治、区域开发、环境治理、资源分配、经济增长与自然改造等,无一例外地都要在“区域”这个舞台上,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对于行政发展而言,行政环境无疑是这个特定“区域”的最好诠释。
区域持续发展评价为了对于区域的持续发展状况作出诊断,也为了对于区域的持续发展战略作出仲裁,都必须把区域的持续发展评价放在首位。此类评价,既与过去的区域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发展评价等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也与上述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可以肯定,区域持续发展评价的着眼点,首先在于它是两种功能的有机结合:从纵的方面讲,即从过程的角度出发,持续发展评价强调资源的世代分配、强调过程的顺畅运行、强调社会发展的稳定健康、强调人类在发展上的伦理道德与责任感;从横的方面讲,即从区域系统的瞬态场景出发,持续发展强调结构的均衡、强调生产链的协调、强调供需关系的平衡、强调社会管理的有序。学者们倾向认为,唯有从纵的和横的交叉认识上,才可能把区域的持续发展评价和规划,作出有水平的内涵揭示。从这里可以感到,区域持续发展评价与规划,事实上是一种战略性的、根本性的、指导性的,也是带有风险性的管理行为。
三、七条原则:支撑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在区域持续发展研究中,人们已经总结出七个基本的原则,作为区域持续发展评价必须遵从的理论(也有人称之为“假性公理”,即有待进一步证明的公理)。这七项原则从系统的整体观、空间分布理论、时间过程规则与区域质量内涵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在持续发展中的全部注意事项,并且给出了共同遵守的基础。
(1)区域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在区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调整上,必须很好地体现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基本要
求。它意味着区域的持续发展要发挥出较好的整体效益,它成为区域系统调控与优化的基本依据。与此同时,它还应当很好地表达出“等级有序”观念和“自组织能力”的水平。
(2)要素贡献的最小限制原则
由此出发去判定组成区域各要素对于系统整体效应的贡献率排序,同时,根据这个排序去确定区域生产力与区域生产潜力的临界条件和阑值,进而去确定区域载荷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它是完成区域系统分析与系统优化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也是区域质量判定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