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发展战略就是企业的远虑。没有发展战略,企业就是在黑暗中前行,就难免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变化多端的市场中有时就会显得手脚无措。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前进的航标,就是企业发展的向导。发展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制定发展战略要考虑企业的发展历史,要突出企业的主业,要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优势与强项,要注意避免企业的不足与弱势,要考虑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等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和因素的变化,要有应急预案。一句话,就是要立足企业实际,放眼世界竞争。
二是要招好用好人才。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战略专家、决策顾问、管理精英、营销人才、技术骨干、财务人员等等。没有足够的和高水平的各方面人才,企业要谋得生存与发展,是很困难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强人才工作的战略性研究,科学制定人才工作的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其中,长期规划重在对人才需求、人才发展方向、人才工作的指导原则和重大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拟定方案。中期规划重在对近期内人才需求、人才培训、人才引进、人才稳定等问题进行研究,拟出思路。年度计划则是对当年人才培训、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考核及人才激励等问题制定实施措施。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紧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允许、支持、鼓励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培训学习,鼓励在职学习,允许带薪学习,完善选送制度,对学习成绩优秀者、圆满完成学业者、学后工作进步明显者,进行相应奖励,形成人人愿学习、人人想学习、人人都学习的学习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打破人才身份限制、地域限制、学历限制、职称限制、资力限制、性别限制,促使人才加快流动,大力挖掘人力资源潜能。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拓展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领域和空间。采取多种措施把人员变成人才,把人多这一“包袱”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资本,把资本变成效益。要紧紧围绕“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这个主题,抓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引进、培训和发挥作用三个环节的工作。要坚持适度引进、适量引进、高质引进、智力引进的原则,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充分利用社会人才和智力,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按照立足培养、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好现有培训教育资源的效用,实行重点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要按照德才兼备、因才而用、择优选用的原则,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争做到不遗漏人才、不错用人才、不闲置人才,努力做到人得其所、才得其用。要进一步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做好组织人事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总之,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生存力和发展力,就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业,搞好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就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上商品及其价格的变动趋势;就必须找准企业的竞争对手,了解其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就必须根据企业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就必须选好用好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其中,明确主业是关键,市场调研是基础,了解对手是条件,制定战略是根本,用好人才是保证。只有把这五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企业才能抵御住市场的风险,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隋玉林:《企业生命周期的三大跨越》,载于《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