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工资集体协商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2)
2010-06-17 18:17
其次,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新型劳资关系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包括人际关系和谐、利益关系和谐、社会秩序和谐。新型的劳资关系,既包含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又体现了和谐的利益关系,进而可以促进和谐的社会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推进工资协商,通过企业工会或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工资水平以及年度增长幅度、工资支付、奖金、津贴的分配、劳动标准及定额和其它与履行合同有关的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书面合同,合理确定和调整工资水平,进而在维护职工权益和保障企业利益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着力构建企业有效的利益调整机制,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职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是职工致富的坚强依托;企业要依靠职工发展,职工要依靠企业致富。工资报酬是劳动者劳动的目的和动力,工资水平的高低既影响劳动者的生存,也影响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商品市场效益,还影响投资环境和体制竞争力。客观地讲,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提高并不矛盾,而是一种互为依存、共谋双赢的合作关系。只有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提高之间的关系,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让广大职工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实惠,才能更好地激发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并以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真正形成企业和职工“双赢”的局面。工资集体协商正是从这一原则出发,较好地解决了资本利益分配和职工权益维护的双向机制问题。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稳定职工队伍,吸引各类人才,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职工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持续、稳定、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区总工会和市直基层工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关键措施,解决突出问题,依法加快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明确目标措施,全面加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力度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坚持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依法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合作双赢,促进企业发展。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目标是:逐步推进市内所有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今年全市符合条件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5%,以后要逐年提高建制率,2007年后全市各类企业都应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签定工资集体单项协议。
依法建立和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工资分配共决机制,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建立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工资分配的形式、水平、支付及调整办法等进行协商共决的机制。二是工资增长机制,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随企业劳动生产率、政府工资指导线标准和本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提高而提高。三是工资分配监督机制,企业工资协议履行和工资分配、支付情况应通过职代会、公开栏等渠道和方式定期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围绕上述目标,各县区总工会和市直基层工会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措施,加快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在##市工资集体协商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