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2010-06-17 22:32
四、认真谋划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落后是长期矛盾积累的结果,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同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今年作为开局之年,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第一,要制定科学规划,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前提。规划是行动的纲领,科学的规划对于优化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至关重要。为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把握四条原则:一是全面规划。全市4176个行政村年内都要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单元,逐村做出详细规划。要依据各村实际,对“二十字”定性要求进行全面细化量化,形成包括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绿化、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在内的整体规划。二是分层推进。要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坚持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梯次展开。已经达标的文明生态村,要进一步抓好巩固、完善、提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中等村,要对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找出差距和问题,把握工作重点,及时跟进;条件差的村,要加快扶贫开发步伐,特别是注重从发展经济、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基础工作抓起,从群众十分关心、要求十分迫切、受益十分直接的事情抓起,让群众短期内见到实惠。三是体现特色。要因村制宜,采取不同建设模式,决不能搞成千村一面。特别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协调,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体现现代人的文明素质和精神风貌。四是富有前瞻性。要站在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未来发展,对农村人口转移做出科学预测,根据村庄自然、经济条件认真测算投入成本,有效避免未来人口转移后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闲置以及社会事业投入不经济问题的发生。市建筑设计部门要根据我市农村实际,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设计几种农村住宅模式,供农村基层参考。
第二,要坚持工程带动,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千村经济振兴、双万人技术培训工程,实践证明是富有成效的。“三大工程”以村推进的方法和其所涵盖的内容、工作要求,与新农村建设本质上一致,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工程带动是推动落实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我们在原有“三大工程”基础上又充实了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双基建设两大工程。这“五大工程”,涵盖了“二十字”方针的基本要求,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支撑体系,我们要坚持以“五大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的落实。当前,要突出围绕两大任务开展工作:
其一,牢牢把握“第一要务”,推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为此,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工程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的必备条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农村电网的完善和改造、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研究和探索农业结构“二次调整”的新路子、新措施,特别是努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突出抓好百万头奶牛和葡萄、杏扁、优质杂粮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农民从农业产业内部取得更多的收益。要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坚持走“节约型、高效型、稳定型、循环型”农业发展路子,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现“两减”(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劳动强度)“三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的解放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加快推进“三化”互动。发展农村经济不能孤军挺进,必须纳入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统筹考虑和安排。要内抓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培强产业龙头,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以工促农;外抓城镇化,提高城镇承载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仓储运输业、家庭旅游业等非农产业和劳务经济,在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同时,为农村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
在全市新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