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县经济运行分析(2)

2010-06-18 08:06


分析储蓄存款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十一个月,我县职工平均工资9469元,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4337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6.7%和12.8%。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为储蓄存款的持续增加奠定了基础。二是适合基层投资的渠道仍然偏窄。储蓄在基层投资中占绝对比重,国债、基金、保险仅占极少的一部分。三是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居民未来保障性储蓄强烈,积少成多,预防将来大额支出。四是消费物价回落,储蓄实际利率抬升,相应增强了居民的储蓄意愿。
(二)各项贷款持续增加,信贷结构逐步优化,对地方经济的资金支持明显加大。截止2005年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已达23.71亿元,较年初增加3.70亿元,增幅18.51%,同比多增2.88 亿元,新增存贷比61.07%,同比提高39.65个百分点,是近年来贷款增量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从贷款分类看,短期工业贷款余额4.72 亿元,比年初增加2.09亿元,同比多增1.74亿元,短期农业贷款余额7.31亿元,比年初增加2.80亿元,同比多增1.58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16亿元,比年初增加0.36亿元,同比少增0.19亿元。
县人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和监测、分析、引导功能,积极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信贷政策,于3月、7月和11月分别召开了货币信贷专题会、上半年金融机构行长(主任)联席会、全县金融运行分析会,引导各金融机构正确领会金融宏观调控意图,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明确信贷投放计划和支持重点,积极组织资金,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着力发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一是支农再贷款投放大幅增加,农信社自主放贷功能增强。自去年初以来,县人行多次组织调查组深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农户开展调查,摸清“三农”资金需求和资金缺口,及时申请和发放支农再贷款,有力地支持了春耕、夏收和秋播生产。2005年,县人行累计向县农村信用社发放再贷款7笔,金额10500万元,余额800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200万元和3500 万元。支农再贷款的增加 ,缓解了农信社资的不足,贷款覆盖面增加,基本满足了农户扩大种养、加工、运输规模的资金需求,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信社获利的“双赢”目标。二是适度加大对重点行业、支柱企业的贷款投放,大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各金融机构按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和地方产业构成,继续加大对石化、造纸、塑编、纺织等重点行业、支柱企业的贷款扶持,支持了这些企业的扩产改造和拓展市场,经营规模和效益整体增长。2005年,各金融机构累计向恒源石化、昌源纸业、澳泰纺织发放贷款8.57 亿元,办理银行汇票承兑和贴现2.9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 23.7%和19.8%,企业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满足率在85%以上。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下,重点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更新,延长产品链条,拓宽市场,经营效益和创利税能力显著增强,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要求,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优质民营经济发展。当前中小及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提速、吸纳人员就业的重要力量。各金融机构正确贯彻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优化贷款结构,在有效规避贷款风险的基础上,适度增加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能增加就业机会的优质民营企业及部分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全年共向克代尔啤酒、洛北春集团、豪斯玻璃等企业投放贷款5257万元,办理承兑和贴现2218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对国家产业政策明令限制的水泥、钢铁及一些高物耗、高能耗、低效益企业实行信贷退出或禁入,防范了信贷风险。四是农业贷款大幅增加,对“三农”经济的信贷支持持续加大。截止去年末,全县短期农业贷款余额已达7.31 亿元,较年初增加2.80亿元,新增额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75.70%。信贷支农中,农信社成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县人行支农再贷款的扶持下,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契机,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扩大小额农贷和联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并加大对恒源石化、昌源纸业、恒昌工贸等县重点企业、优质民营企业的贷款投入。通过畅通贷款发放渠道,极大地支持了“三农”经济,助推了农民增收。

2005年县经济运行分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