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3)
2010-06-17 16:47
2)、实验过程中采取盲法控制,即参与实验的各任课教师了解实验的意图、方法,不向其他人员和学生宣布实验的启动,避免产生暗示作用。
3)、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素质与业务水平基本相当。实验启动前,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了解、掌握实验的基本原则、要求,以及教师的主动性的发挥。教学业务的进修,实验教师和其他教师一视同仁。
4)、实验班同对照班使用的基本教材一样,课时总量、作息时间一样。不同的是,实验班级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活动不同,即实验班级按照新的教学方法开展艺术教育,而对照班则依照一般学校的传统做法,进行教学和开展活动。
2、实验的内容
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内容是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的方法、途径,探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一实验研究,要回答社会和家长所关心的几个问题:一是开展艺术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二是开展艺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本实验所谓的艺术教育是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里的艺术教育,通过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音乐、美术等)的教学以及其他学科如何挖掘本学科的艺术教育内涵,实施开放教学,所有课程教学和学校的软硬环境形成一个艺术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的传递功能和育人功能。
3、实验程序
1)、确定实验原则。
创新与继承统一的原则。首先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城市农村已有的一切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积极因素,分析其已取得的艺术教育成果的基本途径。然后敢于创新和改革,摈弃一切阻碍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
共性与个性统一的原则。既要遵循国家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指示精神和艺术教育的教学大纲的总体目标,努力从各个方面探索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同时又要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教育的实验和研究,
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本实验要有现代艺术教育理论作指导和支撑,但不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研究上,主要是在实践中检验实验研究的效果,探索一条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基本规律。
2)、改革实验班级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在保证统一的艺术教育学科教材中的必要的基本知识训练的基础上,删去一些脱离民族地区学校实际的内容。同时将适应教学需要的民族民间艺术引进教材和课堂。例如,将本地的目连戏、彩龙船、蚌舞、霸王鞭、唢呐调、民间萧笛调等等引入音乐课,将民间剪纸、盘弧凿花、扎故事、篾编织等等引入美术课,将踩高跷、舞龙灯、赛龙舟、民间武术、民间体育等引入体育课。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只有同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艺术结合才有广阔的空间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引入上述内容后,需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同引入内容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始终将“双基”作为实验的基础,也将“双基”作为实验推广的关键。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之前要进行筛选、提炼和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改革实验班级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①艺术教育的学科课程(音、体、美)教学作到几个结合:学科教学同学科活动课相结合,学科教学同艺术活动小组相结合,课内艺术教育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相结合。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突出实践活动,以知识传授为基石,以技能训练为杠杆,以艺术活动为纽带。艺术教育中的课堂活动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活动剧使学生学到的美术、音乐、体育诸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提高和考验了他们的艺术组合能力和欣赏能力。在具体时间安排上,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强。②其他非艺术教育学科教学不断挖掘美的内涵,同艺术教育相联结。各科教学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订教学改革方案,努力挖掘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的因素。同时,将艺术教育的一些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科教学,充分展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等等方面的美的规律。再次,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的、任务,遵循艺术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美,努力塑造完美的人生。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