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5)
2010-06-17 16:47
第四,民族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有一个适应问题,各个实验组的要求不同,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引入的民族民间艺术,不编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只编写教案。
第五,建立配套措施。
一是加大艺术教育的投入,增添必要的设施、音响设备和教材,保证艺术教育的开展。(具体内容见附件)对于艺术教育设施的使用,实验班级和其他班级一视同仁,学校统一调配。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实现有效的教育资源因素的替代。(具体内容见附件)
二是建立艺术教育教学的定性定量考核制度。建立了《学校艺术教育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岗位责任制》、《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暂行规定》、《艺术教师考核办法》、《文化课教师艺术教育考核办法》、《艺术教育成果奖励制度》、《艺术教育日常检查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形成艺术教育的软环境。
三是对于艺术教师的评价,突出其特点,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见附件)
四是建立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采取“离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进修、请入指导”的方法,培训教师。要求教师每期读一本教育著作,艺术教师则读一本艺术教育的著作或者有关艺术方面的著作,鼓励教师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体内容见附件)
4、评价工具和方法
建立学生艺术教育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全校各个年级都按照班级建立,以便实验班级同对照班级实行对照。实验班级除了统一的规定之外,还按照实验要求建立艺术教育活动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
实验班级制订学生日常艺术活动记载表,由学生分组轮流手工记载。
进行个案观察。实验教师(包括实验班班主任)对各类学生跟踪观察记载。观察内容有:学生日常行为变化、兴趣变化、学习态度变化、对于社会文化态度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艺术技能的变化,等等。
建立社会和家庭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各种反应。
学业成绩的测试不另举行,以学校或者县里举行的统一测试为依据,以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和压力。
对于实验效果检测,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学业成绩进行统计处理和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
参照林崇德教授编制的儿童情感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情感变化进行对比。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借助于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主修的《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检验(FAT)手册》。调查的结果不于公布,只供相关实验人员开展艺术教育时的参考,以便对实验作调整和修正。
四、实验效果及分析
本实验的效果以重复实验B的检测数据呈现,因为实验B已经验证了实验A的效果。为节省篇幅,下列以三年级为例,呈现各类数据,其他年级相关数据见附录所列各表。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数成绩对比表(表一)(略)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音、体、美成绩对比表(表二)(略)
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三)(略)
语文
数学
实验班与对比班艺术教育同其他学科的相关系数(表四)(略)
从表一和表二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各实验组中实验班同对比班的语数基本上相当。当时,我们没有进行统计上的其他处理,而是根据当时的学业成绩作为选择班级的依据。同时对于实验个体同对照个体进行了一一对照。单从人平分来看,对照班在一些学科成绩上略高于实验班。但是,当时做个体对照比较时,还是基本相当。经过实验以后,语、数、音、体、美等各个学科成绩人平分明显高于对照班。
为了进一步验证统计的可靠性,对实验结果作了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从表一到表四,可以看出,实验的效果比较明显。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