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品课堂的教育细节(5)

2010-06-17 19:47


    《暑假中的一天》是第三册《品德与生活》的第一课,学生们对假期生活还是恋恋不舍,在假期中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都有说不完的话,都想把自己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班学习委员说,今年暑假最高兴的一天是我外婆过生日,我们很多人都去了,我便问,那么你送外婆礼物了吗?她说,送给外婆一个蛋糕,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说这钱是你爸爸妈妈的,又不是你的,不能算你送的礼物。显然他很不满意,听到这样的话,学习委员马上说我还在田野边采摘了一束野花送给外婆,这礼物总算吧?我微笑着说:“不错,这礼物不错。”但是,刚才那男生的一句话又让大家议论不休,“老师你告诉过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野花也是花,它虽然没有生长在公园,但是它……”他有些激动,话没有说完但是我已经意识到我的疏忽。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了一个问题“田野边的野花能不能采?”虽然这堂课因为这个男生的一句话偏离了主题,没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简单的一句话,我觉得这堂课相当有意义,它让我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自己对自己的思想教育,大家也变得比平时积极而专注,这是意外的收获,这让我觉得这节课因偏离主题而变得更完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并善于从中捕获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量信息,让我们的品德课堂为我们懂得倾听“花开的声音”而更精彩。希望我们的思品课堂会因为老师学会聆听而让学生完全消除隔膜、敞开心扉,将道德教育成为一种非常美好的享受。


    3、关注各异的表现——孩子行为中的细节


    总能听到孩子无缘无辜就能笑得很开心,总能见到孩子有事没事都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总能发现孩子做出一些奇奇怪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虽然存在于课堂中但却因特殊的时间约束,变得十分细小,这就需要老师耐心、细心地去寻找去发现。


    同样是《你、我、他》这单元,在《如果我是他》交流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了细节真的是无处不在。课文图片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因为测验不几个而红着脸,当小朋友们在讨论:如果我是他,这个问题时第一组有些骚动,开始我没在意,对他们轻轻咳嗽了一声又认真地与学生交流,这时第一组一同学发言了:如果我是他,我就要找一找自己为什么考不好。我又追问:你会嘲笑他吗?他想了想说:那肯定不会,他会难受的。我很高兴他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是我班级中最要笑话别人的一个。当他坐下后他不是转来转去,就是对后面的同学伸出小拇指,我很奇怪,打算下课找他谈一谈。马上,又让我发现,坐在她旁边的女生在和他说话,她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好学生,上课从来不讲话的……等到下课我把他们两个叫进办公室问情况,我这才发现,小男生发言时说不会嘲笑成绩不好的同学,可是一坐下就对他身后那个成绩比他差远的学生“示威”,伸出小拇指是在说瞧不起他,而同桌的女生则在课堂上“打破常规”给他上了一堂“政治课”,让他明白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这件是让我发现孩子原来想法很多面,变得很快,也容易说一套做一套,于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经常找他聊天,让我收益非浅。


    其实品德课教育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唤醒孩子在沉睡状态中的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回到本源上去。这种唤醒无异于心灵的解放,使学生的心智从禁锢的牢笼中获得自由。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品德问题,对学生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努力创造条件深入到学生深处。课堂内教师关注学生每一点一滴的“细微事”,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有形和无形的关爱,这将成为师生间情感互融的催化剂,有了这一情感基础,师生之间“教给”与“学得”必定是相辅相成、互通互解的。

关注思品课堂的教育细节(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谈教育叙事与生命叙事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