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竞赛游戏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通过行可以扩大、加强和提高认识,增强感情,锻炼意志。在课堂上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道德行为的机会。小学生好胜强,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行动,逐步做到知行统一,但游戏时,教师必须讲清竞赛内容、规则,分组进行竞赛。例如:在《竞争与合作》教学时,可以进行“拔河比赛”游戏。把参赛者平均分为两大组,分别站在中线的两侧,听哨音拿绳,再听哨音用力拔,以大绳中间的红绳过对方线为胜。在竞赛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在竞争中离不开合作,让学生树立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具有参与竞争的意识、集体合作的意识。
第三类:找朋友游戏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玩“找朋友游戏”,教师可以开展“红花找朋友”活动,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做“找朋友游戏”时,让小朋友戴小红花头饰,找自己身边最乐于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做朋友,并说明为什么找他(她)。
例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帮你,你帮我》一课中:
老师问:“红花,你找谁做朋友?”
一个头戴小红花的小朋友跑到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面前说:“我找她做朋友,因为她在我做不出题目时曾经帮助过我。”
老师再问另一个扮演小红花的小朋友:“小红花,你找谁做朋友?”
另一朵小红花跑到穿蓝衣服的男生面前说:“我找他做朋友。因为在春游时我摔倒了是他拉我起来。”
第三种:模拟体验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做一做、比一比、试一试,引导学生亲自实践,亲自体验,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激发道德情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来做个小导游》一课,先让学生们说说导游的工作和导游应当注意的事项,在这基础上再在课堂内创设“萧山一日游”场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我是小导游,让你满意”上,即设计活动“有游客来萧山,时间很紧只停留一天,但是他们希望能游到萧山更多的景点,让你帮他们设计一个‘萧山一日游’,并做好小导游。”进行模拟体验活动。同学们或扮演导游,或扮演游客,或举着导游旗走在前面,或用刚学到的导游知识作生动的讲解……全班同学均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了不同的角色,一个个神情专注认真,群情振奋激动,真正进入了角色。
第四种:情境体验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内驱力和催化剂。因此,在活动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积极健康的情感因素,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兴奋状态,激起主动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欲望。活动教学情境设计能否达到其本身所应有的功效,关键取决与教育者是否有效设置了生活体验情境。教育者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能使身心都投入体验的环境和氛围,这就要求所设置的情境具有如下特点:目的性、趣味性、公平性、和灵活性。
在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以个体介入,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体验情境的主人,有效的激起学生认知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参与”的积极状态,以取得明显的道德效果。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①在活动教学情境实施过程中,创设竞争氛围,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苦乐。